>
第26章
从灵雾山回来后,云京城连着下了好几天雪。
一开始是细雪,街上时不时还能看到有人在雪中嬉戏玩耍,后面越下越大,等这场雪停了,整个云京都罩在一层苍茫的白色中。
徐灵鹿已经彻底趴窝了,虽然卧房里有地龙,但古代的房子不比现代,有很多隔热保暖的技术,墙壁还是比较透风的,功德值对他的身体虽有加成,但不算太大。
气温一低小天师就开始瑟瑟发抖,现在是真的除了吃饭喝水等人生必备大事,其余时间都在被窝里。
肚子上卧着天然恒温暖水袋阿润,脚下再蹬着两个汤婆子,勉强可以苟活。
古代的架子床倒是非常大,上面可以摆一张长的矮几,还能摆一张小桌,要不是在床上吃东西实在不成体统,徐灵鹿恨不得烂死在这张有地龙的大床上。
不想出门,他就认认真真的在床上查找资料,那种白色的线虫毫无头绪,那个邪神的雕像也没有查到可用的东西,倒是那个‘红色虾仁’的来历真的被他找到了。
鹿牧远给他的书志上记载了一种恶鬼名为卜思鬼,这种鬼因为死的尤为凄惨,所以死后的怨气非常脏。
书志中说卜思鬼并不算常见,它的形成条件比较苛刻,必须是死者被至亲之人,生生按在河中,耳鼻口中都塞满河底的污泥,被淤堵而死,死后尸体也被弃于河中和淤泥化作一体,所有怨恨和恶念都被封在污泥里,时日久了,这堆烂泥中就有可能生出卜思鬼。
它一旦生成就非常强大,很难杀死,会在夜晚化成家禽家畜,混进河流附近的人家,啄咬患病之人,以此来吸取他们的病气,但患病之人并不会因为被吸走病气就变的健康,病情反而会加重。
吸取到足够的病气之后,卜思鬼会将病气和自身的怨气恶念结合在一起,化成河虾,称之为‘怨病’但这中间又有区别。
一般产出的怨病都是普通样貌,混在其余虾米中几乎分辨不出,若是被人食用,这种东西就会寄生在人体内,吸收人的生气,直到这人快死时,也会从口中吐出虾仁状的东西,遇水就会化成活虾游走,再进行下一轮的寄生和感染,它害死的人越多,卜思鬼的本体也就越强。
待卜思鬼强大到一定程度,在月晕之夜,它会产下一种鲜红色的怨病,这种东西尚无人研究过,所以书志上并没有记载。
徐灵鹿看的后脊背有些发凉,那尊雕像心脏处跳动的那个玩意,应该就是卜思鬼在月晕之夜产下的污邪之物,有点恶心。
不知道这只鬼现在是否还存于世间,卜思鬼每日都会经历一遍七窍被按在淤泥之中,鼻腔口腔塞满污泥,窒息而死的场景,所以才能持续不断的产生强大的怨气,也是个可怜的鬼,徐灵鹿想如果它还在,便找到它渡了它,哪怕飞灰湮灭也好过永生永世在死亡中徘徊。
他将那个桃木盒子拿来,首次仔细的研究了里面的东西。
那白色的线虫似乎可以一直保持生命和活力,即便过了这么多日,没有食物没有水,甚至大部分时间空气都是隔绝的,它依然可以大力的扭动卷曲,丝毫不比刚被融出那日力气小。
但雕像上那个怨病却有了变化。
刚融出来那日,那东西跳动有力,颜色也红的通透,几乎快要滴出鲜血来,现在却只是像在轻微弹动而不是跳动了,颜色也像失血过多一般,逐渐变成了粉色。
看来那种特制的线香确实是怨病的养料,失去了线香的供养,它正在逐渐失去生命力。
徐灵鹿用素银簪轻轻插进怨病和雕像之间,试图将它抠下来,可簪子抬起来之后,并没有把它顺利的挑下来。
那怨病和雕像之间竟然连接了许多条细细密密的红丝,中间还流淌着红色的液体,就仿佛这个怨病真的是那尊邪佞雕像的心脏般,待心脏被供养到可以将血管弥散到雕像全身,这木雕就会真的活过来,用手上的镰刀收割人类的性命。
徐灵鹿忽然有种不好的想法,这木雕手上的人头,如此栩栩如生,该不会是用真实的人头化成的吧。
他没有将怨病摘掉,而是小心翼翼的按了回去,怕那些红色液体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
然后继续将桃木盒子盖上,看来这只怨病是有人在豢养的。
既然这些人知道豢养怨病的方法,肯定知道它的来历,所以是不是这只卜思鬼也是由人特意制作出来,豢养着只为产生更多的怨病,好害更多人的性命呢?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立刻告知魏镜澄。
徐灵鹿故技重施,又折了一支纸鹤放出去,说想约魏镜澄出来,他有要事相告,结果纸鹤又没回来,来的还是镜一。
最近云京大雪,压塌了一些老旧的民宅,几乎整个大理寺的人手都被调派了出去,到各处救雪灾,全都忙到分身泛术,魏镜澄都好多天没睡够三个时辰了,此时还在城北指挥救灾,不能亲自前来,所以才派了镜一来。
镜一面上也有些疲惫的神色,他听完徐灵鹿的描述之后,神情更加凝重了,他回复说会将此事详细的汇报给魏镜澄,接着留下一个包袱就匆忙离开了。
徐灵鹿将那个鼓囊囊的包袱拆开,里面居然是一身衣服,平顶圆帽和脖领是用之前锋九给的那两张雪狐皮做的,绒软雪白看上去保暖又可爱,倒是很适合徐灵鹿。
里面还有一件长衫和一件大氅,都是白色系的。
大氅摸起来柔软厚实,徐灵鹿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用细嫩的脸颊蹭上去都丝毫不觉得扎,保暖性也非常好,底色是有点偏黄的米白色,上面用白色绒毛绣了一些不规则的枝叶纹路,底下还滚着一圈白色的毛绒绒的滚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