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也太夸张了吧,那么大椅子谁能看不见。
我看也就你吧。”
上海佬说。
“你个上海佬。
你要是不说话,没有人把你当哑巴看。”
小甘肃反驳着,“可是话又说回来,那把椅子放在那干什么用的,是供人休憩的,还是镇门的?”
“谁知道呢?也许这是一种习俗呢?”
说着这话,我们三人已然走过铁链桥,踏上地面后我们才发现眼前这个石拱门上面长满了青苔。
在祠堂两个字的上面,也留有两道绿色青苔在繁衍。
“这是岁月的见证啊,你们看看,石头上面都长了那么多青苔,可见这个祠堂的历史有多么悠久。”
我说,这也就是在这,东北啊,大雪早就铺天盖地了。
“怎么,东家。
想家了?”
“不要胡扯了,家里也是我一个人,还不如出来走走散散心的好。”
过了石拱门,我们的面前是一个修葺得十分平整的花岗岩路面。
在这个路面上面,左右两侧摆着数十个佛教的金刚塑像。
这些塑像栩栩如生,手里持着各种法器,怒目而视。
路面的尽头,是一座修建的好像寺院的祠堂,这座祠堂分为三层,最上层是用金顶覆盖着的,金顶与一般屋顶瓦相似,顶面为铜质镀金金桶型长瓦,有翘首飞檐四角及飞檐两种造型。
四角飞檐的,一般为四只张口的鳌头,在屋脊上装有宝幢、宝瓶、卧鹿等,屋檐上雕饰有法轮、宝盘、云纹、六字真言、莲珠、花草、法铃、八宝吉祥等图案,屋脊宝瓶之间和屋檐下悬挂铃子,风吹时铃声四传,悦耳动听。
眼前的这座祠堂用的就是四角飞檐的结构。
让人猛然一看,四角飞檐的存在更加使得祠堂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凌驾于其他建筑物之上。
在这座主殿的四周,是一些耳房和客房。
这些耳房和客房修筑的也非一般民用的,大体上和主殿也相似。
在屋脊上同样装有宝瓶、卧鹿、宝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