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殷眼中爆出一点光亮,是那粉色异香的烟雾,是那名叫游蓬的术士做的手脚,爹爹千里迢迢招来此人入其麾下,左右是要派大用处的。
“后来若明寻得你不?我只晓得随着众人跪倒在地,磕头磕头再磕头了。”
子弦拉着她的手摸自己的额角,“大概磕得太用力,这里起一小包,还没有退下去呢。”
大概能记得的人,不过是那日台上的几个。
“那些夏日里最繁盛的荷花,已经都不见了。”
若殷怅然若失地抽回手。
“为了蓄势到明年再重新开过,它们为了那一季的盛放多少要付出些代价。”
那么,做出逆天之行,又要付出什么代价,若殷没有敢直接说出口,她害怕那种迷惘,还是会点滴地渗出来。
两人蔫蔫无神地又在空旷的湖面坐了大半个时辰,才撑船回去,竹篙在湖面点出圈圈涟漪,回到岸上,脚踏上坚实的土地,徒然生出一股酸楚的踏实感。
日子还在继续。
先生依旧在教她背诗,诗词选得愈发长,往往要背十来天,空闲时手把手教她写了一副小长卷,先生的字,铿锵有力,笔锋奇越,若殷的手小,握着大杆的狼毫不太使得上力,两厢中和,写出来的字,婉约中带一点点刚硬,先生很是满意。
若殷靠在窗口,守着长卷,墨迹被轻扬的风,慢慢吹干。
转眼,若殷十二岁。
6:不辞而别
春分那日,天空收起下足三天三夜的细雨,略微开出点阳光,若殷靠在窗口拢着柔柔日色,细心地绣条手帕,先用极细的碳条在软绸上描了样子,一针一线密密织就菡萏的花色,花瓣选的丝线是数十种不同的粉色,取的是那份半开不明的含苞待放,桌子边还摊着尚没有选定的多束或明或浅的绿色丝线。
寨子中采买的人特意从江南捎回来的,每卷差不多要费两钱银子,爹爹笑说,比他喝的上好的美酒还要来得金贵,不过一买就是百多种的颜色,毫不吝啬,还配了几匹上好的素色丝缎子,说是无论用来做衣裳还是绣些枕头床被俱是好的。
李妈妈在屋子中帮着收拾,有时指点她几下:“小姐,瓣尖这里必须将丝线劈成十六股,绣出来才活才好看。”
她是女红方面的大行家,若殷见过她的手艺,不得不钦佩有加。
丝线原来已经是极细的,再分劈成十六股,真正是细如蛛丝,需得小心翼翼地平分在收拾出来的桌面上,若殷绣一点,分一点,看得双眼都快斗到中间,头微微有些发晕,觉得女红是件费时费力的苦差事,不过想着若明把子弦送与他的绣花帕子在自己面前挥来挥去时那份得意劲,那上面不过是最简单地绣了两朵鲜红的梅花,抓过旧帕子印一印额角的细汗,继续埋头努力。
才完成第二瓣的尖尖头,窗户外轻轻敲三声,两长一短,她赶忙起身,将内窗支起,探出头去:“哥哥,你怎么来了?”
若明跑得一头汗,亮晶晶,一颗一颗汗珠沿着面孔轮廓向下淌,犹自上气不接下气道:“你还绣什么花,先生要走,你快,快点去大院子,爹爹正在送行,晚几步,以后怕是见不到了。”
李妈妈上前将支窗的架子啪地放下,冷冷道:“少爷,请回,小姐哪里都去不得。”
桌上竹编小筐掉在地上,针线滚掉一地,若殷来不及弯腰去拾起,穿着软鞋没头没脑地向外跑去。
没有半点的征兆,明明昨日若明还说先生替前厅换了新的对联条幅,爹爹读了赞不绝口。
怎么会,怎么会这么快。
右手被李妈妈一把握住:“小姐,你不能去前院。”
若殷急得直跳脚:“放开我,放开。”
“小姐,你此时是什么身份,不能再随便乱跑,没有天王老爷的吩咐,你哪里都不能去。”
家中的妈子丫鬟本来称杨幺老爷,如今寨子也建了,杏黄旗也祭了,龙袍更是日日穿着,众人纷纷改口尊称杨幺为天王,李妈妈是老家人,改不过口,索性喊天王老爷。
听着,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