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动乱初平,瑜国国土一直扩充到浩澜城,若非有着天堑阻止,先皇也不愿就此停下脚步。
只是肥肉在前,又岂愿放弃,于是百般试探,终惹得东南异族怒而反抗。
那一战瑜国虽仗着人多勉强胜了,却也损失重大。
又是初登皇位,连座下龙椅都尚未坐稳,何谈降服异族。
先皇匆匆收回了打击异族的愚蠢命令,踌躇良久又发现与异族之战的将军已颇有声望。
忌惮之心顿生,干脆借着封王之名,将浩澜城赏赐于当时的将军时叙,赐其世袭城主之名,亲王之权。
只为让他远离京城,亦替先皇震慑异族。
之所以有这么一番计较,也是因为那一战军队损失重大,留在时将军手中的兵所剩无几。
又言明不可征军,便是将后路堵死。
足可以让先皇安枕无忧,又无需担忧异族来犯。
索性时叙将军并不在意,只是他素来只学过征战沙场,从未习过治理之能。
反而是当时熟读百书而不喜习武的长子一力承担了事物,没过几年,时叙请旨一封,顺便将进贡赋税按例奉上,直接将城主之位丢给长子时砚,自己远遁山水逃之夭夭。
时砚手段极佳,短短几年便将颇为混乱的浩澜城整治的民风朴素,百姓安乐。
只是除去镇守异族的军队外,从未训练收容过兵马,每年的赋税一分不差,进贡更是让人挑不出半分差错。
这让朝堂几番历练不复当年的帝王想要整治因为无从下手。
而这一拖,便拖到了如今的圣上登基。
这一次,时家更是做的绝。
为了不让帝王疑虑,专门送了个儿子入京,做了个不大不小的官,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质子。
除去逢年过节,或者家中婚丧大事外,二子时昌很少会回来。
老三时钰不过十六,年纪尚小资质也算不上绝佳。
若不是长子时析身子实在太差,时砚也不会费尽心思培养三子。
不过这糟心事撇开不谈,自己三个儿子虽然常年不怎么相见,却从未有过隔阂。
即便是远去京城的老二,也想来懂事理,未怨恨过的自己,这让时砚分外欣慰。
作为一城之主的夫人,时夫人每年都会远去峦山寺祈福。
为了丈夫和远在京城的儿子,也为了长子自幼毁了的身子,还为了浩澜城的诸多百姓。
这一举动一坚持便是十几年,让城中百姓十分感恩。
如今的浩澜城即便不是只知城主不闻圣上,却也让时砚有着极强的民心。
于是,当时夫人归城那日,自城门起到城主府大门前,早有无数百姓候着。
太阳半悬于空,未至午时的天气尚有一丝凉意,也没有让百姓觉得有多难受。
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行车马缓缓驶了进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