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想多少给润色一下,但是粗衣汉子坚持拒绝,即便我一再表明我这里不是按字收费的。
于是,一封原应热情洋溢的情书只剩下寥寥数语:虎妞,我是你饽饽哥,我在蔺安城,我已经跟东家请辞了,但是东家想留我到入秋。
我是去年立秋出来的,到今年立秋正满两年,你想不想你饽饽哥?反正饽饽哥想你想的牙根儿痒痒。
我回去就下聘,你可不兴嫁给旁人。
随信寄去两包酸枣,你拿给你娘吃,替我说说好话儿。
粗衣汉子看着像是不识字的,却仍是喜滋滋的捧着沾满笔墨的劣质藤纸作细心阅读状离去。
午时,真珠端给我一碗细索凉粉,感念我时不时替她照看小娃娃。
我嘴上说着不过是举手之劳姑娘实在客气,伸手接下白胖胖的蒜头麻利儿剥开。
“唔,要是再加一勺捞面铺里的南岭辣子……”
我叨念着。
“屋里倒是有辣子,是我亲手种的。”
我抬头看着真珠,情真意切道:
“……那就谢谢姑娘了。”
午后,小娃娃趴在真珠怀里昏昏欲睡,真珠坐在门槛上跟我有一搭没一搭聊天。
旧书铺是一个老寡妇开的,老寡妇怜悯真珠一个人拖着孩子日子过的清苦,一个月不过象征性收取十个银贝。
我听着真珠感念老寡妇的善心,心里微末有些复杂。
真珠带着小娃娃占着一间厢房一个月不过支付十个银贝,我只是夜里放一放方桌跟笔墨纸砚,老寡妇竟就大言不惭要四个。
她是看我哪里不顺眼?
真珠带着的小娃娃就是她的儿子,亲生的,虽然眉眼跟她半点也对不上。
小娃娃没有取大名儿,我问为什么,她说大名儿是留给爹取的,娘只能取乳名。
我问乳名叫什么,真珠低头一笑,轻道,阿都。
阿都睡着睡着就吭哧吭哧哭起来,真珠嘴里轻轻哼着小调连拍带晃地安抚。
我听着那小调,不像是楚国的。
“你哼的调子我没有听过,是哪里的?”
“小楚国的。”
“你会哼小楚国的小调?”
真珠看我一眼,淡定道:“不光是小楚国的,卫国的,赵国的,再远一点,淄邱的,我都会。”
“那你愿意教教我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