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娘这里相安无事,修哥那里倒是传来了意外的惊喜。
自来了京城,二太太重新为几个哥儿礼聘了先生。
修哥便同朗哥几个一道儿每日去先生处读书。
宁娘从前并不知修哥在家读了多少书,只听他说母亲那时也是特意请了学问高深的先生来家里做馆。
不成想修哥在读书这方面却小有天分,才不过去先生处几日,便令陆家上下刮目相看。
修哥性子虽软,记性却极佳。
头一天上课时文武两哥还想看他笑话,拿了本论语来为难他。
不成想修哥当即将书从头背至尾,竟是丝毫不差。
两个哥儿有些扫了面子,便存心使坏,竟叫十来岁的孩子背《大学》。
听陪修哥同去白萱回来说,书房里只听得修哥清脆的声音响了很久,事后一问才知,他竟将半本《大学》给背了出来。
先生一听之下也是大为惊奇,又连考了他几本书,竟是本本背得滚瓜烂熟。
再看他那一笔字也是清秀挺拔,虽则年纪小笔力尚有不足,但比之文武两哥那一□爬字,已是漂亮了不知多少。
就是朗哥也有些被比了下去,直赞修哥诗书满腹。
这对宁娘来说真是个意外之喜。
之前她一直担心修哥的性子太软,往后只怕什么也做不好。
没成想这孩子竟是个念书的天才。
在这个年代,男子安身立命的本事不是身世也不是人品,而是学问。
哪怕家世再显赫,若自身不能靠功名谋个好前程,家道迟早要败落。
如今修哥读书有成,若将来能中举谋个一官半职什么的,对他大有裨益,娶妻生子也是个助力,开枝散叶家族兴旺也未尝不可。
宁娘从前对修哥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大半。
得知此事后,她特意寻了个机会找修哥说话,问起此事的原由。
修哥倒是很坦然,解释道:“从前娘不许我出外走动,我每日无聊只得看书,看得多了都记住了。
只是有些书晦涩难懂,我虽能背却也不知其所以然。”
这般说来修哥倒是仗了记性好的便宜。
虽则年纪小理解力尚弱,但念书首要便是记性好。
记得多才能理解透。
宁娘虽不知科举如何考,上辈子却也是读过不少书的。
从前班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多半记性也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