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王乱中,那个果决的大王似乎又有回来之势。
昔日,背刺长沙王,东征不敌,千里回国。
何等的决断!
潘滔随即答道,“臣以为兵兖徐最妥!”
“大王可领大将军之职,以苟道将为前驱,琅琊王、裴使君为两翼,先定徐州,再平青州。
稳住根基,最为妥当!”
司马越轻轻颔,但未表态。
看向刘舆,再问道,“庆孙之意呢?”
刘舆见司马越神色,沉吟片刻,方道,“臣有三策,上中下,大王可自择选!”
“一处,与潘长史之策同。
进军兖徐,先定根基,再图后计,此乃上策。”
“一处,兵援邺城。
邺城乃洛阳北处门户。
大王与东燕王合兵,以邺之坚城为基,可联合冀青兖徐四州,尽归大王统属,以攻伐乱民,亦可退取朝堂诸君。
此乃中策!”
“一处,移镇许昌或项城。
许昌、项城在洛之南,无兵乱,粮草丰裕。
可再征豫州、荆州兵,屯养精兵数十万,震慑宵小。”
“坐镇两地,如运筹帷幄于千里。
不必直面乱民锋锐,以不变应万变。”
“朝堂若变,可星夜回朝。
其他各地若变,亦可援驰。
此乃下策!”
司马越闻言,蹙眉思虑。
片刻言道,“下策更显稳妥,何列为下策也?”
刘舆和潘滔不由对视一眼,目光中有戚戚然。
潘滔暗中责怪刘舆,何必搞出个三策,只言上策不就行了!
刘舆再次道,“下策者,防守有余,进取不足。
当为下策!”
司马越缓缓点头,“庆孙三策,孤知矣!
正解孤之燃眉也!”
“孤心意已决!
不日便上表出洛!”
刘舆、潘滔再对视一眼,纷纷起身,拱手回应道,“诺!”
司马越摆摆手,示意二人坐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