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第二版上,硕大的版面竟然载上了程晓珍的名字。
对应的是一篇关于经济变革的理论与实际的论述,虽然不能解眼下关于经济的燃眉之急,但也拓宽了思路,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正是因为这篇文章锐意进取,且符合时代潮流,才给人民日报摘录在了版面内。
随同报纸一块儿而来的,还有程晓珍的稿酬——五十二元。
陈婷:“晓珍,你怎么竟然还会写文章?”
“就是,你快说说,什么时候投的稿?”
葛秋红也很好奇。
投稿其实是大上大学之初就投了的,其中多是她从金河县到京市的见闻,程晓珍到底经历的多,对她有很多启发,当时便想着写下来或许能对经济变革有一点点作用。
没成想,竟然会给人民日报摘取,登在了报纸上。
倪翠微:“这样靠自己的双手赚来的钱,不比别人给的用得顺心的多?”
......
几天后,四合院。
程国祥知道自己孙女在京市,却始终没想着要见一面。
他心里对程学良一家是有亏欠,但这不足以让他和程学良一家牵扯的太深。
事情交给刘敬,已经是额外的关照了。
刘敬细心周到,不会让程晓珍受委屈也就是了。
程国祥有好几天没想起这么个人,直到刘敬给他看了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刘敬:“领导,您看看,确实是小程同志写的。
上头对这篇文章,很是称赞。”
刘敬听说的时候,都吓了一跳,等真看见这篇文章,没忍住揉了好几下眼睛。
在他看来,程晓珍绝对不会有种格局和认知,这样的文章,不是她能写的出来的。
但事实偏偏和预想的相反,上头明晃晃的三个大字,让人想忽略也不能。
程国祥:“学良这个孩子,是个好的。”
“领导的意思是?”
“抽空见上一面吧......先别让那边知道,免得一点点小事,又折腾不休......”
“是,我知道了,马上安排。”
程国祥点点头,刘敬从书房里走了出去,他眼神还盯在那篇文章上。
现在,他对那个孩子是真有点好奇了......
作者有话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