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小说

第41章 第四十一课 秦之新政(第2页)

而不是听话之后都杀掉。

不过李晓诗那么说了,也就代表后世人都是那么看待他们的。

不管是因为在胡亥时期刑罚更重了、又让他这个父亲“背七世黑锅”

,还是因为后世人真心实意觉得“因为迟到就处死”

的刑罚本身就太重,不论它是否有“因天灾可减”

的限制。

很大可能性上,两者兼有。

在胡亥肆无忌惮地暴虐的同时,后世人也真的认为,哪怕是“故意迟到”

,而不是“因雨迟到”

——这样迟到就要丧命的律法本身就很严苛。

在当下看来,有人故意初犯律法,那就是在和大秦作对,不听话,挑事闹事,那是必须要处死的。

可如果在后世人眼中看来,迟到就是迟到、罪不至死呢?

但即便有出入,他也没有去纠正。

因为没有意义。

一来这本身就是时代不同,他们的观念和思想不同是正常的,更何况李晓诗说,她那里已经不是王朝了,那她们的环境和现在更是不一样。

二来,李晓诗说她是“学生”

在任何时候,思想都大部分来源于书籍,他之所以下令焚书,不也是为了思想统一吗?而李晓诗,她学习的“课本”

应该是她的第一信息来源。

譬如每次回看完视频的“有奖问答”

,里边出现的问题,肯定也都是依照她的“课本”

所记载的内容。

而还有一件非常现实的事是,无论是胡亥时期,还是他,这的确都是“大秦”

所以说,虽然他不知道胡亥时期这些条例究竟被做成了什么样子,但后世人评价“秦”

律严苛,在某种层面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他又何必去反驳李晓诗?

李晓诗若是念出,那确实会让听了今天这些内容有些心中恐慌的百姓们稍微安定一些,但如果她没有念呢?本来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反秦的百姓一样不会在这个时候就掀起叛旗,因为他们不至于活不下去;本来就对秦有反意的六国贵族,也依旧不会改变初衷。

大秦的现状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出言辩驳的这一行为,非但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还只会白白浪费口舌。

像是在急急撇清什么——

他真的需要这样的“辩驳”

来向一个后世的小女子“证明自己”

吗?

如果始皇帝是这样一个需要去自己为自己说话,从而向他人“证明自己”

的人,那么他也不会用强硬的手段去推行政策,烧焚百家书籍、坑杀反言方士了;而是会苦口婆心地一一宽慰、并且向对他抱有骂言的方士术士们去说好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又何来的大秦以力横扫六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