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国家占据重要资源的分配。
】
【咱们从建国开始其实走的就是这个路子,在涉及到民生和重要资源的行业,都有国企。
而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营,没有民营,这就是计划主义集体经济。
】
阳光照射在供销社的招牌上。
售货员将货柜中的东西拿出来交给顾客,从食盐到布料到家居用品到化肥,甚至是机械,五花八门。
唯一类似的是这些商品上大多都印着“XX国营厂”
“XX国营第二厂”
之类的印记。
【大型的国企,当时更多的是称为某某厂,就宛如一个小的社会,可以说一个工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工厂里面解决。
】
【对工人们来说,这就是家。
】
一对青年工人
结婚了。
他们的小孩出生在厂区的医院,当他长大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读的是厂区里附属的幼儿园以及子弟学校。
他可以选择考大学,跳出这片厂,也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成为厂里面的工人,一直到自己退休。
在厂区,有工人宿舍、住房、商店,有餐厅,甚至于有电影院和自己的报纸、电视台。
他可以不用离开厂区就生活下去——事实上,离开厂区还需要乘坐公交车走很长一段路,甚至于,公交路线也属于厂区。
工厂自己的火车拉着货物前往码头,铁路的尽头、码头的另一边,才是“外面”
。
【听上去很美好,和乌托邦一样。
】
【但实际上,一个,因为冷战的关系,咱们当时并没有和除苏联外的外部世界建立起广泛的贸易关系,少了世界市场上的需求,也就少了很多很多的钱。
】
【一个是,因为管理落后以及大锅饭僵化的制度导致国企的效率极为低下。
原本还能糊弄着过,但是改革开放后,在外面的冲击之下立刻就变得不行了。
】
在私营工厂里,经理正在对着工人们宣讲:
“咱们这儿的规矩就是多做多得,谁要是能提前完成工作,那奖金肯定比别人多,要是能够解决问题,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下面的工人们眼睛里闪着光。
而在国营工厂里面,大家谁都不愿意多做一点,甚至对车间里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反正做多做少都拿一样的钱,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改制势在必行。
】
【九十年代的国企倒闭以及重组潮,让无数的工人下岗,家庭陷入到困顿中。
】
无数哭泣、抗议的场景闪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