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游轮,你买了多少钱?”
陈天福问道。
“差不多200万港元吧,已经很便宜了,造船厂卖不掉,只能低价处理了。”
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行,年轻人吗,都爱玩,我理解。”
陈天福笑着说道:“以后借我用用,我和几个好友上来打牌也不错。”
“没问题,想用就用。”
陈志文耸耸肩说道:“等以后我换个更大的,这艘就送给你了。”
“还要换?”
陈天福问道。
“那是当然,不过以后再说吧。”
陈志文笑道,现在花个百万买个船享受享受倒不影响什么,等到几年后,自己的各方投资有了回报,那自然得鸟枪换炮了,不但水上游的,天上飞的也得有。
“随你,你有钱就行,不过我还是觉得投资在地面上比较好,哈哈。”
陈天福笑道:“这段时间投资公司那边聚集到了不少资金,我又买了两栋小的工业楼。”
虽然股市与地价都是暴跌,但这也导致了社会中大量资金没有地方投资,资本都是流动的、逐利的,当一家有点实力在中环购买物业的投资公司招募资金时,就会有很多人抢着来送钱。
“天真的人太多,好在我们不是骗子。”
陈志文摇头笑道,不要说70年代的香港,即使是50年后的内地,又有多少人每年被各种投资公司坑的血本无归。
“还有一件事,大的写字楼越来越难买了,可能也是工业方面开始复苏的原因,只能买一些小的了。”
陈天福接着说道。
“买小的也行,以后拆了再建,可能利润更高。”
陈志文突然说道,他是知道未来香港制造业的前景的,但现在其他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因此,在制造业崩溃之前,还是有很多资金流向工业地产的,因此,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地产还是很吃香的。
星河收购的工业地产是为了其他计划而投资,可能两年后就会出手,但恒义是老爸的心血,还是需要做长久打算的,至少要打算到1982年。
();() “也行,只要地产市场回暖,我们手中的物业价值提高,那负债率就会大幅度下降,我们就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好转。”
陈天福皱眉说道,实际上他已经知道李嘉成、李兆基、郑裕彤等华资新兴地产公司在大量收购地产,甚至不惜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扩股融资,但需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不知道,好在有個儿子在,他知道自己即使赌输了也不会怎么样,要不然,杠杆玩的这么高,估计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陈志文说道:“估计明年开始就能复苏了吧,地产已经跌了一半多,这个价格基本上已经是全民能够承受的范围了,再加上即使是这两年,香港的外来年轻人口还在增加,他们对物业都是有需求的。”
房产长期看人口,这句话是后世姓王的地产大佬说的,但实际上,现代社会是信心社会,当社会知道人口会慢慢下跌时,哪怕到20年后才会出现缺少年轻人这个情况,那地产也会开始下跌,反之亦然,资本与大量游资会加速时间,让未来的趋势早日出现。
当然,香港地产强劲复苏的来源主要还是北方的一些政策,同样这一点也没人知道。
“那就再等等吧。”
陈天福点点头,又说道:“走吧,去后面钓鱼,钓上来给你妈处理,我们负责吃就行。”
“得了吧,海里乱七八糟的鱼,谁会做,我早就准备好了食物,你们钓完鱼上来吃就行了,我晒会太阳,这夏天可难得能晒到太阳啊,这防嗮玻璃还真不错。”
吴秀玲脸上涂着面膜,躺在隔热玻璃之下说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