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春带回来的实物还有很多,例如插着鸵鸟毛的大毡帽、马靴、高跟鞋、佩剑等等,大多是没啥用只不过看着稀奇古怪的玩意,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很少。
最大的收获也就两面放大镜,但这玩意儿我也有了,一分钱没花,而他还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这个事我每每想起来都觉着可笑,不是笑杨家春,而是笑我自己。
在我看来珍贵的种子在葡萄利亚人眼中一文不值,说送也就送了,但我认为不值得的破烂却花了大价钱。
价值这个东西,还真是不同时代的人观念大不相同,值得仔细研究一下。
此外就是书籍了,他总共带回来54册,海图6张,也都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
可惜,海图基本同周总管拿来的重合,已经没了意义。
而书籍,也大多是异域见闻之类的,放在书楼里学生们看着玩吧。
外文书籍则没有,杨家春尴尬的告诉我,除了传教士,其他葡萄利亚人不怎么读书,想买也没地方去买。
偶尔见到,也是经文一类的,买来也无用。
不过,人,杨家春还是带回来了几个,同他回京的除游文辉外还有五人。
其中三人是在耶稣会主导下介绍过来的,暂时安顿在弘学馆。
一位葡萄利亚人为一艘商船的二副,自称精通造船;两位与游文辉的身份相同,都可算大明籍传教士。
我对他们兴趣缺缺,已经不急着相见了。
真正是杨家春寻访并雇佣来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香山澳炮厂的前工匠,是个残疾人,手指头少了三根,据他自己说,试炮的时候炸堂,被碎片所波及。
结果人家就不用他了,这人只好在香山澳码头做脚夫为生。
这个人,我觉得毕先生会很感兴趣的,暂时安置在工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另一个是福建人,竟然还是主动去找的杨家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