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秋也不再多说,他这几年跟随着余立伟和李志忠执教,渐渐的也形成了自己执教和观察运动员的风格。
运动员想要有成就天赋自然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训练态度,也就是努力。
而除了这些意外,最顶级的运动员应该还要有一点,那就是对于胜利,对于荣誉,超越自我的强烈追求。
能够主动的不断思考这自己的训练方式,改善自己的运动技术和技巧。
这一点上,放在男子100米这种天赋大于努力的项目还不算明显,但是对于很多技巧和天赋结合的项目,这种始终不断优化,改进自己技术的运动员,必然将走得更远。
此时,苏祖站在跑道上,跑完了一趟之后,就蹙着眉头,思索着方才这一趟跑动的感觉。
旁边易桢手里拿着的dv机递给了苏祖,让他仔细地看完了方才自己跑动的姿势。
“师父,你觉得呢?”
苏祖看了几眼dv机里录制的从起跑到加速度的片段镜头,转而朝旁边背着手的李志忠问道。
“缩减步幅看着是可行,但你这样的话,又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李志忠微微皱了下眉说道。
“大概要多久才能完全适应得过来?”
苏祖沉默了一会问道。
“你现在技术已经成型了,如果再改着变动,我也很难说得准。”
李志忠摇了摇头道。
苏祖想了想,又走到跑道起跑线器上,“先试试看吧。
46步我觉得太多了,我的步幅还不够充分。
增加后脚掌落地的面基,发力会更好一些。
然后加上摆臂,我觉得还是能够继续往前冲一冲。”
李志忠点点头,苏祖现在的跑法和技术要点,大抵都是他在禾岛市队时,打下的基础。
100米跑的是46步,虽然偶尔也会有45步,但动作固定之后,大抵一直会按照这个节奏完整地跑下去。
而到了现在,随着苏祖的力量,步频等各个方面的提升,百米46步对于苏祖来说已经有些多了。
苏祖现在的身高在一米八七到八之间,基本身高定型。
按照他的腿长百米46步,还是有不少优化的空间。
这些日子苏祖认真看过了自己的跑法,还有之前在欧洲比赛,泰森-盖伊以及阿萨法-鲍威尔的跑法。
从几人的跑动技术上来说,苏祖和泰森-盖伊在脚掌落地的发力技巧,都比阿萨法鲍威尔差了不止一截。
鲍威尔脚掌落地的面积更大,虽然脚和地面接触时间要比泰森-盖伊长,但同样的滞空时间,步幅距离,又弥补了回来。
客观角度上来说,技术并没有完全的优劣之分,主要还是要合适自身,而且泰森-盖伊现在的跑动技术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增加后脚掌与地面的接触发力,将步幅提升到44步左右。
另外还有起跑听枪的反应能力,细节上改动一下自己的摆臂动作,这些就是苏祖在近来训练时,觉得自己还可以不断雕琢的技术要点。
短跑除了训练开发本身身体的爆发力和速度保持能力之外,细节上的技术改进都能够让成绩不断提升个,毕竟短跑是以百分秒,甚至千分秒的成绩在向前努力提升着。
苏祖现在已经明显感觉包括潜能值的增长或者是属性加点,提升的作用几乎无法直接体现出来。
但是如果遇到大赛,遇到足够强劲的对手,他还有爆发的潜在可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