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清楚,孔子的自我表扬是很克制的。
他没有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和仁人,引以为豪的也不过是热爱工作和学习。
应该说,这基本属实。
同样的说法还有一次,原文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显然,孔子很看重他的这些优点。
老师自己看重,又没吹牛撒谎,公西华表示赞同不能算错。
何况那时没有成绩单,没有家长会,连考试都没有,拍马屁没什么好处。
再说公西华的推崇备至也可能发自内心,甚至只不过觉得老师年纪大了,哄老人家开心而已。
然而给人的感觉,却实在不佳。
学而不厌什么的能有多难?怎么就学不来?
何况这种话说顺溜了,也会有麻烦。
那该怎么办?
就算真心佩服,也尽量不要当面奉承。
如果老师自我表扬,最好不说话。
实在要说也得改成:这正是弟子们想学的。
本节故事见《论语·述而》
救济款事件
有一次,冉有和子路问了同样的问题。
子路问:听到了就做吗?
孔子说:父亲和兄长都在,怎么可以?
冉有问:听到了就做吗?
孔子说:当然,你还等什么?
公西华听不懂了。
他说:阿由问,听到使命该不该立即行动,老师说不要见风就是雨;阿求的问题一样,答案却相反。
赤也愚钝,实在不明白这是咋回事,请老师指点迷津。
孔子说:很简单。
冉求这人谨小慎微,所以要推他一把;仲由胆大包天,所以要拖他后腿。
但,公西华该怎么着,孔子没说。
没说,是由于用不着。
用不着,则因为他乖巧。
乖巧的公西华很让孔子喜欢,跟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好,尤其是跟善于理财的冉有。
结果,就出了一件怪事。
某年,公西华当了外交官出使齐国。
这当然是让人高兴的事。
奇怪的是,冉有却为他母亲申请救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