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围绕官帽椅的坐法,朝臣分成两派,口水仗打得不可开交。
有说两脚离地,不算箕踞的;有说只要双腿分开坐,都算是箕踞的。
张清一天几次往程府跑,不停传递消息,每次说到陶然一派的奏折时总是咬牙切齿,说到反驳一派的奏折时又眉飞色舞。
有时候反驳一派有精彩的文章,还会抄来给程墨看。
程墨问他:“反驳陶然这些人,不是伯父安排的吧?”
双方争论得这么激烈,没有安国公和吉安侯安排的人才怪。
“当然没有。”
张清理直气壮道:“我爹怎么会做这样的事!”
接着咧嘴一笑,道:“本来我爹确实这么想的,人选也挑好了,就差说一声啦。
不是你说肯定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么?他就决定看看再说啦。”
其实是安国公要考校程墨的眼光谋略,让安排好的人按兵不动。
没想到第二天上朝,真的有人当廷反驳,把陶然驳得哑口无言,只能拿高祖箕踞说事。
这下昭帝不高兴了,你们争你们的,拿朕的祖宗说事,算怎么回事。
朝会不欢而散,口水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总体来说,反对派人数众多,光是奏折的数量就颇为可观。
这些人都是率先买了官帽椅,接受官帽椅的坐法,并从中得到享受的那部份人。
但陶然一派胜在有组织,今天谁上奏折,抛出什么观点,明天谁上,都有明确安排和分工。
反对派就没有了,完全一盘散沙。
程墨估计有人为官帽椅说话,但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站出来,道:“都有哪些人?”
又让黑子去请华木匠过来。
张清报了一串名字官阶,都是当朝大员。
九卿中除了上官桀外,六人上奏折为官帽椅说话,两人保持沉默,不知是上官桀的人,还是在观望。
程墨道:“能不能请伯父把这些人组织起来?”
只要这些人有计划有组织,一定能打赢这场仗。
程墨官职太低,在这些人面前不够看,但安国公就不同了,有底蕴,有能力,还跟霍光关系走得近。
张清不解,听程墨细说后,一拍大腿,急匆匆走了。
程墨见他风风火火的,笑了,道:“你慢着些儿。”
张清早去得远了。
翠花过来禀报,说赵雨菲醒了,默默流泪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