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英国有么?
香港大学建立最初的背景,便是当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内陆成立大学时,港督卢押向英国提议:英国也应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来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
提议一经提出,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于是出钱支持。
因此,支撑香港大学的教育经费,全部来自于英国政府和诸如汇丰银行的香港英资。
若这些资金还是不足,那么,能不能让那些带着大笔项目基金的科学巨头——到中国来?
如果,如果中国也能出现一位名声赫赫的科学家,有足够资历与天赋去组建一支全新科研队伍。
凭什么他们——不想来中国,带着他们的项目基金?
曼哈顿计划从计划伊始到正式成功,花费了足足二十亿美金。
所有这些钱加起来,十年时间,够不够支撑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经费?
1940年起,包括德国纳粹在内,人人觊觎“核”
。
“核计划”
与“曼哈顿”
计划赛跑,而当时世人所知的较大量铀矿在捷克、加拿大与刚果。
而2014年中国发掘的第一个万吨级铀矿床,如今正躺在新疆伊犁盆地。
因此楚望愿意尝试着推演一下——倘若这一万吨级矿床提早被发掘,有没有道理使得中国也盯上核链式反应这块肥肉,使得他们心甘情愿将大笔充作军用的钱,匀出一部分来支持这个项目?
“为什么你们不在国内读书,要远涉重洋的来我们的大学。
究竟你们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拥有领先于你们的理论,那么,凭什么要我们过去?为什么不能你们过来?
“整个20世纪30年代,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用铀做的实验总是失败。”
——后世关于核裂变反应的教课书上,有一句楚望永远记得的话。
1927,远在欧洲的奥.海也许正在哥廷根大学进行他的量子力学博士论文演讲。
当世许多科学家在这些年距离链式反应只差1%的临门一脚,却足足推迟了十余年才成功。
若是核裂变理论基础提早问世12年,只12年,第一次核爆便不会1945年才发生。
若1937年之前,在远东大陆“铀计划”
早早成功,那么,1937年,那些噩梦,还会发生么?
楚望作为一个未来发表了许多刊物的理科学生,从自我道德观来说大抵做不了剽窃已发表刊物的事。
但是,她能不能依靠自己的知识,成为徐少谦完成从无法实现的“超铀原子”
到“核裂变”
理论路途上的一个“偶然”
?
她可不可以对一位20世纪初页,已经对铀放射衰变原子核理论了如指掌,距离核裂变与聚变、“链式反应”
理论基础完成百分之八十,只缺少临门百分之二十的远东科学家,用二十一世纪任何一个物理系大学生都拥有的知识,从侧面稍加点拨,去推动这篇理论,使它提早十二年在中国问世?
那么曼哈顿计划便不再是曼哈顿计划,也许与纳粹德国赛跑的办公室,会坐落在香港;试验田上,也许会在内陆的伊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我的室友很不对劲。她每天总是晚出早归,偶尔还夜不归宿,每次出门手里都提着一个箱子。我怀疑她在干违法勾当。...
穿衣戴甲手持兵成王败寇已无意皇者之路千般血帝途终是一场空真龙天子我独尊踏骨扬灰谁人敌马上称雄万臣服爽看回首却独一苦苦啊空虚寂寞的苦啊对了有人会开055吗或者052d也行啊赶紧穿过来,我派一千锦衣卫十...
修炼天神秘典的佣兵之王回国,执行贴身保护校花的任务从此过上欢乐小冤家的生活。老婆,你能不能消停点和睦相处不好吗我和她们真的只是朋友而已...
罗德发现自己进入了英雄无敌的世界中,身上绑定了游戏系统。杀戮变强,无尽的征战,血与火纷飞且看罗德能否把握住自己的机遇,成为天下无双的亡灵法神。...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