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小说

(第3页)

的一种贝壳,还有一寸多长的小本“黄历”

,用红线结了网装着。

据说鲁迅用过的一根牛绳至今还保存着,这也是可能的事,至于有人说这或是隆师父的赠品,则似未可信,因为我们不曾拜过和尚为师的人,在小时候同样的挂过牛绳,可见这原是家庭里所自备的了。

鲁迅的“开蒙”

的先生是谁,有点记不清了,可能是叔祖辈的玉田或是花塍吧。

虽然我记得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同了鲁迅在花塍那里读过书,但是初次上学所谓开蒙的先生照例非秀才不可,那末在仪式上或者是玉田担任,后来乃改从花塍读书的吧。

这之后还跟子京读过,也是叔祖辈的一人,这人有点儿神经病,又是文理不通,本来不能当先生,只因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相距不到十步路,所以便去请教他。

这期间不知道有多久,只是他教了出来许多笑话,终于只好中止了。

这事相隔很久,因为可笑,所以至今清楚的记得。

第一次是给鲁迅“对课”

,出三字课题云“父攘羊”

,大约鲁迅对的不合适,先生为代对云“叔偷桃”

这里羊桃二字都是平声,已经不合对课的规格,而且还把东方朔依照俗音写成“东方叔”

,又是一个别字。

鲁迅拿回来给父亲看,伯宜公大为发笑,但也就搁下了。

第二次给讲书,乃是《孟子》里引《公刘》的诗句,到“乃裹餱粮”

,他把第三字读作“猴”

字,第二字读为“咕”

,说道:公刘那时那么的穷困,他连胡狲袋里的果子也“咕”

的挤出来拿了去了!

伯宜公听了也仍然微笑,但从第二天起便不再叫小孩到那边去上学了。

这个故事有点近于笑话,而且似乎编造得有点牵强,其实如果我不是在场亲自听见,也有这种感觉,可见实人实事有些也很奇特,有时会得比编造的更奇特的。

上边所说的事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但鲁迅已经在读《孟子》,那是很明了确实的。

可能这是在光绪壬辰(一八九二)年,这之后他便进了三味书屋跟寿镜吾先生读书去了。

总之次年癸巳(一八九三)他已在那里上学,那是不成问题的,但曾祖母于壬辰除夕去世,新年匆忙办理丧事,不大可能打发他去入学,所以推定往三味书屋去在上一年里,是比较可以相信的。

三遇见“闰土”

上文说到了光绪癸巳年,这一年很重要,因为在鲁迅的生活中是一个重大关键,我也已是满八岁多了,知道的事情也比较多些了。

所记述的因此也可以确实些。

在这一年里应该记的是鲁迅初次认识了“闰土”

他姓章,本名运水,因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叫作“阿水”

,书名加上一个运字,大概是取“运气”

的意思,绍兴俗语闰运同音,所以小说上改写作“闰”

,水也换作五行中的“土”

了。

运水的父亲名章福庆,一向在家中帮忙工作,他的本行是竹匠,家在杜浦村,那里是海边,一片都是沙地,种些瓜豆棉花之类,农忙时在乡间种地,家里遇过年或必要时他来做帮工。

那年曾祖母去世,在新年办丧事,适值轮到祭祀“当年”

,更是忙乱。

周家共分三大房,又各分为三小房,底下又分为三支,祖先祭祀置有祭田,各房轮流承办,小祭祀每九年轮到一回,大祭祀便要二十七年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