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本籍小沛,曾因事逃离,辗转来到南阳郡,后再至巴郡(你还记得他父亲名叫甘梅吗?)。
喜好游侠生涯,聚集一众豪杰子弟,以自己为中心。
他们身佩弓箭,头戴翎羽,身挂铜铃,游遍各地。
民间但凡听见铃声,就知道甘宁一众已到,故称之为“锦帆贼”
。
在巴郡中,他以豪侠闻名,出入时阵仗盛大,行步骑队相迎,渡水轻舟并连。
身边随员服饰华丽,所到之处光芒四射。
他们在歇息时用锦绸系舟,离去时随手割断弃之,以示其富贵骄奢。
当地的郡官和甘宁之交,若接待周到,他会以忠诚回应,生死可托。
反之,则放纵属下劫掠,乃至杀害僚佐。
这种情形持续至其二十几岁。
后甘宁止戈,研习诸子百家之书,企图建功立业,遂投身仕途,由计掾升至蜀地郡丞。
在兴平元年,刘焉去世,其子刘璋执掌益州,而刘表趁势攻击。
荆州谋士刘阖策划反叛活动,不少益州势力投靠刘表。
其中也包括甘宁。
然而叛乱未能成功,赵韪等地方豪强助力刘璋平定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
甘宁被迫离开益州转战荆州。
刘表安置甘宁于南阳郡邓县驻扎,但他并未重视甘宁,将之置于南阳一地,不理不问。
甘宁对此深感不悦,却又束手无策。
毕竟刘表身为名震一时的“八俊”
之一,任荆州刺史,正如诸葛亮所述,他终难守住江山。
于是甘宁看出刘表缺乏军略,在乱世之中终究成就有限,无意追随。
此刻江东孙策尚未稳固霸业,甘宁未生降吴之念。
就在此时,刘宝轻而易举占领了南阳郡,成为其主宰。
甘宁对这位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起了注意,忽然发现此人颇具魅力,或许他该投效刘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