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原本兴致勃勃,满以为自己在与天子的这场较量中成功地扳回了一城,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抹难得的得意之色。
然而,当他听闻天子说,这些即将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是天子的师兄弟时,他的脑海中忽地灵光闪过。
刹那间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又一次掉进了天子精心设计的计谋之中。
这孝廉课程,乍一看,他身为博士,似乎拥有一定的主导权。
可实际上呢?细细想来,这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哪能由他完全做主?
还不是得绞尽脑汁去揣摩天子的心意。
而且,这学习内容必然涵盖朝廷的大政方针,而朝廷大政,归根结底,不就是天子意志的直接体现吗?
再看那些从各地推举而来的上计吏和孝廉们,他们不辞辛劳、长途跋涉来到京城,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求个一官半职。
在地方上,人才济济,竞争激烈,都渴望能在中央朝廷谋得一席之地,从而施展自己的抱负,为家族争光,为祖宗添彩。
由于每年推举的人数众多,朝廷以往的安排是让他们先到三署郎担任郎官。
这郎官的职位,说穿了,其实就相当于替补官员,他们在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以期能正式任职,开启自己的仕途之路。
这本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惯例,各方也都默认了这种模式。
可如今,天子先是将推举方式改为策试,这样的话,也就大大减少了人情和祖荫。
要知道,在东汉时期,一直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同治理天下,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每年一次的孝廉和茂才推举,表面上是选拔贤能的善政,是为国家招揽人才的重要途径,可实际上,这本质上是各地士大夫向中央索要官职。
甚至可以说类似公司的每年分红只不过公司分红分的是钱,这个分红,分的是官职。
但是现在,原本属于他们的分红,现在忽然变成了策试,这已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规则。
那些通过策试选拔出来的人,他们的君主到底是谁呢?
是原本推举他们的故主,还是当朝天子?
这无疑在士大夫和天子之间埋下了一颗极具变数的种子。
就这样天子还不满意,又借着自己的不满,硬生生地加了个学习孝廉的环节。
看似是安抚自己,实则是居心叵测!
设置孝廉科让通过策试的再去学习,如此一来,天子就巧妙地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操作的空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对这些人才进行安排,从而不动声色地影响和调整中枢和地方各个派系之间的力量对比。
以维持朝堂派系的平衡,不至于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想到这里,卢植心中不禁苦笑连连。
虽然他已经清晰地洞悉了天子的意图,但刚才自己已经当着天子的面信誓旦旦地答应了下来。
如今,他实在无法做出反悔之举,说出“我喝多了,刚才讲的不算”
之类的话。
刘辩察言观色,从卢植面部那细微的神情变化中,敏锐地捕捉到其内心的微妙波动。
此时此刻,刘辩心中了然,卢植已然看穿了自己深藏于层层表象之下的想法。
当然,卢植能看到第几层,他并不清楚。
诚然,刘辩所力推的这一系列举措,其核心所在便是那看似寻常却玄机暗藏的策试。
之前的官职,核心主要是推举。
但是现在,核心变成了策试。
接下来,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策试这一途径来谋求晋升之路。
这看似仅仅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实则是刘辩精心谋划的一场政治棋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