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脸上浮现出一抹阴冷的笑意:“这个可恶的家伙,若不将他处理掉,我陈宁的威严何在?此事你来上奏,往大了写,往死了写!
做成了,我会保举你为殿中侍御史。”
();() 李让激动不已,这一次算是赌对了。
八月时,陈士举受命于陈宁,去吏部司勋部改了顾正臣的赴任官凭,结果事情闹大,陈宁为自保全推到了陈士举身上,最后陈士举发配广东阳江。
这件事影响到了陈宁在御史台中的威信,一众监察御史虽嘴上不说,却在暗中看不起陈宁做派。
李让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寻机投效陈宁,为其效力,是“雪中送炭”
,更能赢得其器重,得到其赏识与提拔。
只是一直以来,李让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恰巧此时,听闻到了句容知县顾正臣竟假借皇帝名义给徭役百姓发银钱,不由兴奋起来。
顾正臣,这不就是罪魁祸首?
若不是此人中秋夜在东宫瞎嚷嚷什么吃饭治国,哪里还会有陈宁陈大人饿肚子,陈士举又怎么会去阳江?
报复此人,定能赢得陈宁好感。
殿中侍御史,这可是正五品,最主要的是,这里更接近中书省,更接近皇帝,他日说不得还能向上爬上一爬!
李让挥毫三千,在晚朝时递了上去,然后回到家中,等待着皇帝下旨查办句容知县,等待着皇帝嘉奖自己揭露有功,等待着陈宁的提携。
大好前程,就在明日。
只不过,李让还没等到明日的太阳,半夜时,亲军卫就奉旨抓走了李让,关入刑部大牢。
刑部尚书吴云、侍郎王中立等人连睡觉都没时间睡了,奉旨连夜审讯监察御史李让,逼问李让收了句容大族多少好处,这才上书弹劾顾正臣,致其死地而不饶!
李让绝望了,不就弹劾个知县,怎么还把自己给弄牢里来了?
什么句容大族,我不知道啊。
吴云、王中立审讯了三个时辰,天都要亮了,李让还没交代。
翌日早朝。
吴云、王中立奏报朱元璋:“李让弹劾句容官员,乃是风闻奏表,并无受贿之嫌。”
朱元璋哪里信这个,前脚顾正臣就说,有御史要弹劾他,将他治罪调离句容,后脚李让的弹劾奏章就到了,这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
不承认是吧,那就抄家彻查。
陈宁看的是心惊肉跳,连连给监察御史张度使眼色,张度虽非陈宁的人,却素来正义,不畏强权,连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武将都敢弹劾。
张度见事有蹊跷,又事关监察御史,站了出来,行礼道:“陛下,李让乃是监察御史,风闻奏事本是其职责所在,怎可因此而受罪,如此以往,岂不是让御史不敢开口,堵塞言路?”
朱元璋冷冷地看向张度:“风闻奏事,朕很欣慰,可若是有监察御史勾结地方,霸控衙门,假借风闻奏事之名,行受贿之实,假公济私,那朕——绝不手软!”
张度没想到背后竟有如此严重之事,刚想问问可有证据之类的话,右丞相胡惟庸却走了出来:“陛下,以棉布代输秋粮的文书已拟定,眼下秋收在即,当及早发给直隶府州县、浙江、江西二行省,给民早做准备,以保冬日戍边所需物资不缺。”
朱元璋微微点头:“将文书发出,并令地方官吏不得在秋收之时扰民,更不得轻易征调徭役,若有违背,严惩不贷!”
();() “臣领旨。”
胡惟庸肃然答应。
朱元璋想了想,严肃地说:“苏州知府魏观上奏,言说粮长运纳两税颇是劳民,苛责百姓之事时有发生,甚至有粮长将自身该缴税粮转嫁给百姓,害民破家!
有粮长专挑无力承担运纳百姓运粮,贪其田产。
朕于心不忍,下旨,于苏州、松江府等地,于粮长之下,设知数一人,斗级二十人,送粮人夫千人,专司运纳之事,不致烦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2月11入v,届时万更加红包乌云波前脚从顺治废后剧组杀青,后脚就喜提了重孙的废后诏书。乾隆那拉氏,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留你妃位,望你自省己身,闭宫悔过。乌云波皇上说的是,继后之位,臣妾不配。转头,...
...
是非谁来判定,功过谁予置评?此生不想规矩,只求随心所欲。天机握在手中,看我飞扬跋扈。我是左小多,我不走寻常路。...
新元历2166年,我所在的十七区被评为联邦最差地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逐步飙升的失踪人口。天价悬赏犯层出不穷。人们说,执法者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职业。而我,不幸成为了执法者。...
头戴风影斗笠的罗砂,看着下面的泛着幸福笑容的村民,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带着感慨,给他们讲了一件事。我刚接手砂隐忍村的时候,村内还没发展起来,严重缺少战斗力,缺乏赚钱理念,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