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小说

第357章 国子监(第3页)

说是我们买的,那自然就是买的。

银子都给你了,怎还能收回。

况且我们已经得了两幅字,都是你情我愿,并无胁迫。

赵兄收好银子便可。”

闵悉也不愿意收回:“我们愿意花钱,那是我们喜欢赵兄的字。

若是你把钱还我们,倒成了我们占赵兄的便宜了。”

“实则是赵某想与二位仁兄交个朋友,这两幅字就送给二位了,银子你们务必收回去。”

赵士桢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闵悉见他说得诚恳,便道:“不如这样,赵兄想与我们交朋友,那就请我们吃顿饭吧。”

赵士桢眼睛一亮:“好!

那就去云祥酒楼吧。”

“好!”

于是三人从书肆出来,直奔云祥酒楼。

赵士桢上了他们的马车,在车上闲聊起来,才知道赵士桢原来比他们都小,今年二十五岁,他入京读书已有数年,屡考乡试不中。

年岁已长,正在愁出路问题。

国子监在明朝是个很特殊的部门,相当于以前的太学,在这里读书的有会试落第的举人,叫举监;有各地选拔的优秀秀才,叫贡监;还有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叫荫监;还有交了钱给地方官府,官府推荐来读书的秀才,叫例监。

除了举监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另外三种都需要参加乡试,好处就是外地的监生都可以在京参加乡试,不必还乡。

国子监在明初的时候鼎盛过,为朝廷输送过不少人才。

监生如果会试不中,是可以直接授官的,有点类似于举人授官,虽然都不是什么高官,但总归是能够就业的。

因此还是个不错的去处。

但到后来,随着进士和举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上国子监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鱼龙混杂,国子监的监生名声越来越不好,能授官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因此真想靠读书出人头地的,都不愿意把子弟送到国子监去读书。

像陶家这些子弟,就没去国子监上学。

赵士桢没说自己是什么监,但肯定不是举监,迄今还没考中举人。

他觉得年纪大了,是留在京城继续读书等待机会,还是回乡去,还有点没拿定主意。

他们交情不算深,赵士桢也没说自己的难处。

只在自己的话题上点到为止,然后就把话题转移到了云祥酒楼上去。

喜欢大航海时代:中华美食横扫欧洲请大家收藏:()大航海时代:中华美食横扫欧洲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