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徐庶所擅长的。
毕竟徐庶也是人,虽然一生才学涉及很广,但也不可能门门精通。
《韩非子》乃是一代先贤韩非的著作,在这个儒家还不是被很崇尚的时代,有着飞一般的吸引力。
乃帝王,权者必看之书。
《六韬》则是姜子牙与周文王,周武王之间的故事。
《吴起兵法》乃是战国时期与孙子并列,一生所向无敌,吴子写的兵书。
徐庶指着案上的三卷书,笑着问刘封道:“为师这里有门学问,分为韩非子,六韬,吴起兵法。
不知道封儿喜欢这三门学问的哪一门?”
这本来是师徒第一天见面时候的必然问答,但是看着案上的三门学问。
刘封心下却是一动,这未尝不是一次向徐庶暗示野心的机会。
师生门徒,这几乎是这个时代最铁的关系之一了,几乎等同于父子了。
今曰之后,刘封绝对不怀疑徐庶会不会亲近他。
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先挑明的。
就算不能明言,也要暗示,暗示不一定会立刻又结果,但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的。
心里斟酌了一下,刘封举拳回答道:“学生在家时,常听父亲有匡扶汉室之心,不知这匡扶汉室,当学哪一种学问?”
这是一种说话的技巧,刘封的意思很明显,想学刘备,也就是暗示徐庶他有继承父亲的意志,匡扶汉室的决心。
这求的就不是什么平常的学问了,而是一种为上者,周旋于群臣之间的学问。
徐庶的身体不着痕迹的震了一下,本来儒雅的面容首次变了变,看向刘封的目光已经不同。
迎着徐庶莫测的目光,刘封低下了头,放低了姿态。
暗示已经足够,如果再多,刘封怕徐庶会告诉刘备,这样就不美了。
刘封低着头,徐庶也没发话。
僵持了大约几分钟,但是刘封心中却没有一点的不耐烦。
就算是以徐庶这样的智者,也是需要时间考虑的。
再过了片刻时间,徐庶的声音才响起:“如此,当学韩非子兼学六韬,左传。
吴起兵法你可不必学。”
兵书是兵家学说。
为上者可不必学。
韩非子,六韬,以及左传。
应该都是帝王之学了。
一股喜悦从刘封心中升起。
双手着地,下拜道:“多谢先生。”
“起来吧。”
徐庶的目光注视着刘封,微微有些复杂,此子年不过十五,但城府,当真是有些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