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各要害部位还都是帝党占多数,唯皇命是从。
个别有异议者,比如前阵子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被崇祯亲自下场撵出京城后。
崇祯皇帝的中旨,就已经等于圣旨了,还不允许有增改删减。
这让内阁努力了一百多年,限制皇权的措施付诸东流。
这种皇权泛滥,独断专行的行为,让朝中很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有识之士之中,就有内阁的青年俊彦刘鸿训。
当他看着满篇能看懂,却怎么看都别扭的中旨时。
心中惊涛骇浪,那是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要是有一艘友谊的小船,那是说翻就翻。
刘鸿训觉得崇祯少年皇帝,离经叛道,实在是惊世骇俗。
这样下去,迟早会酿成明英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他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甚至悖逆的想法。
这想法并不突兀,甚至有着大明士大夫的优良传统。
这想法就是,崇祯皇帝陛下,现在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大闹天宫的孙猴子,搞得满朝文武极其难受不适应。
是不是要给皇帝陛下上上笼头,戴戴紧箍咒。
等他帝王之术弄明白了,懂得和光同尘的道理,再给他卸了笼头,松了紧箍咒。
这个想法实施起来,有一点难度。
崇祯并没有一位像样的长辈在宫中,对他进行训诫教导。
也没有一个像冯保,王安这样心向他们士大夫,文官和外廷的好宦官。
这样,文官集团就失去了影响内廷的抓手。
宦官这玩意,虽说是伺候人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