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朱棣死于北征时,杨荣如临大敌,秘不发丧,直到太子朱高炽迎到棺椁,方才放心,这正是为了防止朱高煦父子搞出什么小动作来。
后来朱高煦杀了朱瞻圻的母亲,父子失和。
朱瞻圻向洪熙皇帝举报朱高煦的种种恶行,而朱高煦也不示弱,亲自跑到北京来,举报朱瞻圻在京城私窥朝廷的恶行这一对父子,真是够奇葩。
洪熙皇帝哭笑不得,说“汝处父子兄弟间,谗构至此,稚子不足诛”
,把朱瞻圻远远打发去了凤阳守皇陵,改了老二朱瞻坦为世子。
一年不到,同样的局面又出现了。
这一次是天子死在京城,太子远在外地。
这一次天赐良机,朱高煦岂会放过,他除了设伏谋害太子之外,自然也得在京城搞出点事情来。
不,不只是京城,朱高煦这一次的篡位动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整个计划的轮廓,要再等一年才会完全浮出水面。
宣德皇帝即位之后,对这位派兵伏杀自己的叔叔挺好,非但没下旨申饬,反而增加了封赏。
他之所以这么做,显然也是意识到了汉王的布局太大,一时不宜动手。
先等自己位置坐稳,再清算不迟。
洪熙元年,就在这种诡异的和睦气氛中过去了。
到了次年,也就是宣德元年的八月,汉王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惶恐,决定动手了。
他派遣了一个叫枚青的亲信,潜入京城,联络勋臣做内应,结果被英国公张辅给抓起来了。
与此同时,汉王不知怎么说服了山东都指挥靳荣,在山东境内拉起一支强悍的队伍,给诸多将领分派官职,大加许诺。
更夸张的是,天津、青州、沧州、山西诸都督指挥,也相约举城响应汉王。
倘若这个计划真能搞起来的话,等于是将京城团团包围,说不定真能成事。
可惜这一连串举动,全在宣德皇帝预料之内。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就像郑庄公对付弟弟共叔段一样,安静而耐心地等对方主动跳起来,等着汉王“多行不义必自毙”
,然后再师出有名,一击而定。
当汉王在乐安州正式打起反旗之后,宣德皇帝终于动了。
他御驾亲征,带领京营大军把乐安州团团围住,四周神机铳箭,声震如雷。
在这种恐怖的震慑之下,汉王终于意识到自己没有一点胜机,主动出城请降。
宣德皇帝指定身边一个叫于谦的年轻御史,历数汉王的罪行。
史记载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令宣德皇帝龙颜大悦。
这让他接下来的仕途一帆风顺。
不过宣德皇帝并没有杀掉汉王,而是将他们父子带回京城,关在西安门内。
但其他参与者就没这么幸运了,被砍头的有六百四十余人,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编边氓者七百二十人。
可想而知,朱高煦叛变的规模有多大。
虽然从现有资料里,我们无从判断朝中重臣有谁参与了这场叛乱。
但从京城动静来,汉王绝不是孤军作战,一定是内外呼应,才有胜算。
其中最值得怀疑的,正是太子太保兼礼部尚吕震。
吕震虽然官运亨通,但性格佞谀倾险,操行无取。
他在这场汉王之叛中并未受到什么牵连,但在汉王覆没的稍前时期,突然离奇暴毙。
史上说他去祭祀太庙,在西番僧人那儿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回家之后突然死了,算得上是一件奇事。
汉王这个人,当真是骨子里桀骜不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