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一点的,会邀请同窗一起,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谁家还没几个亲戚朋友来送别,所以这官道上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点跟往年不一样的,那就是在官道旁边出现了一个小书摊,号称在卖科考必备的东西,科考宝典。
有些人好奇,就打开看了一下。
这一看,就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这书中所写的,正是他们急切想知道的东西。
以往问别人这些问题,别人大多敝帚自珍,这本书则不然。
众人看了这本书,没参加过科举的,觉的里面说的都很有道理,参加过科举的,更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要是早能看到这本书,他们能避开多少误区早就高中了也有可能。
书不算贵,也不算便宜,一两银子一本,有钱人家眼睛都不眨,就买了几十本,准备进京送给亲戚朋友看。
没钱的人,在傅折桂的建议下,几个人合买一本,也没关系。
去京城要走将近一个月,他们轮着看,也有大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透。
这本书做成正常书的一半大小,正适合路上看,卖家真是有心。
这些人翻倒书的最后,现了“苦寒老人”
的号,纷纷对他敬仰有加。
这种无私无畏的人,正是他们的楷模。
大家出门都会选在上午,下午,官道上就没什么人了,傅折桂将书摊一收,回家吃饭。
“怎么样,妹妹”
傅登科本来也该今天启程的,但为了督促印书的事情,他在书局忙了一上午,也刚回家。
傅折桂抓起银袋子的底部,兜头一倒,闪亮的银子混着铜钱咕噜噜的滚了一大推,出喜人的“叮叮”
声。
“这么多。”
傅登科傻了。
这些钱,大多都是银子,其中还有几锭大元宝,初步估计,也有上百两,他何时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外面,闻讯赶来的傅老秀才跟周氏也被银子晃的眼花,有点难以置信的感觉。
尤其是傅老秀才,他摸着那些银子竟然有种空度半生的感觉。
原来,他这么有钱,他一直都不知道。
周氏更是喜极而泣,有了钱,终于可以给傅老秀才买人参养病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