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他也不在意那个姓强的,但他又不是莽夫,又何必无缘无故的得罪人呢?
卫一健又说道:“放心,我刚才就说了,没有算后账的习惯,既然我请了强师傅,他怎么选我当然相信他。
但如果东西不对,我也有知情权,你说是吗?”
有道是吃人嘴软,这个时候,赵琦不说也说不过去,不过他也没有明着指出瓷器的真伪,而是问道:“卫总,不知道你以前有没有读过清人徐珂写的《清稗类钞选》?”
“没有。”
卫一健摇了摇头。
赵琦说:“这本书是鉴赏类书籍,书中有段文字‘京师有伪元瓷,其釉及棕眼砂底铁足……逼真,虽有识者亦莫辨其伪赝也。
盖九.江关某监督其仆习其技,既归,以北方土烧之,不能工而殊,类元瓷。
乃伪造之,遂大获利。
赏鉴家所得,半是此物也。
’
这段文字向我们提供了四条信息:1、在清代的京城有伪元瓷;2、伪元瓷有棕眼、是砂底、“铁足”
;3、一些有水平的鉴赏家也看不出其伪,购藏的元瓷有一半是这种伪品;4、这种伪元瓷是九.江一个姓关的老板的仆人回到北方后,用北方土烧制的。”
听到这里,卫一健不能再明白了,他说:“也就是说,这是一件老物件?”
赵琦点了点头:“是老物件,做工也算精良。”
“是老物件就行,看来没有全瞎。”
卫一健轻轻一笑,接着他又拿出一只盒子,放到赵琦面前:“赵老师,你应该听说过柴窑吧?”
出于对赵琦的尊重,他觉得再叫‘小赵’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赵琦虽然谦虚婉拒,但最终也只得应了下来。
赵琦心头一颤,暗道,不会这么夸张,让我鉴定柴窑吧?
也难怪赵琦会紧张,卫一健那可是亿万富翁,想想看,如果他手上戴了一只假黄金戒指,别人见了会觉得是假的吗?
同样的道理,卫一健应该也知道柴窑的珍贵,如果没有真品特征,他会拿出来让赵琦鉴定?
但话又说回来了,前世在他的记忆中,并没有听说卫一健有收藏柴窑瓷器,还是说他秘而不宣?
卫一健看到赵琦有些激动诧异的神色,笑着说道:“你没有猜错,这确实是我之前以六百多万收购到的一只天青釉茶盏,卖家认为这是汝窑,但我认为更可能是柴窑。
购买之后,我就请专家给我鉴定,其中多位权威专家,认为这确实是柴窑。”
说到这,他又拿出一些本子:“这是几位专家给我开具的证书。”
赵琦翻看了几本,开具证书的几位专家,到是有一定的名气,但有两位前世他看到有争议的新闻。
另外,他还看到有一本写着刘培学的名字,下意识就觉得,卫一健这件柴窑可能会有问题。
赵琦突然想到一个人:“我记得研究柴窑的专家中,最有名的当数宋逸书宋老,您怎么没有找他瞧一瞧?”
卫一健遗憾地说:“我也去找宋老鉴定过,他没有认可这是柴窑,因此我也不敢把这些证书拿出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