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历代论者无不为之叹息。
曹操返师,在黄河南岸设阵布防,袁绍开始大举南征,田丰“以既失前机,不宜便行”
,谏曰:“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弗复空虚。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
,并且重提“渐营”
与“久持”
之术,希望袁绍“外结英雄”
、“内修农战”
,整治部伍,再施以“乘虚迭出”
之计,即左右出击,使对方疲于奔命,不战自溃。
他最后警告袁绍:“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袁绍不纳,田丰“恳谏,绍以为沮众,遂械系之”
。
当曹操“闻丰不从戎,喜曰:‘绍必败矣。
’及胜,复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
’”
此后袁绍南征,在具体战术上又不断失误,终于在官渡被曹操击溃,几乎全军覆灭。
逃亡途中,不少将士痛定思痛,“抚膝而泣”
,曰:“向令田丰在此,不至于是也。”
有人以为袁绍会改弦更张,对田丰说:“君必见重。”
田丰深知袁绍“外宽内忌”
的病态心理,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
果然,袁绍说:“冀州人闻吾军败,皆当念吾,惟田别驾前谏止吾,与众不同,吾亦惭见之。”
于是将其杀害,做为聪明过人的一代杰出的谋士,田丰竟落得这样一种结局,真是一幕令人寒心的悲剧。
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认为在于袁绍不善用人,曹操的谋主荀彧、郭嘉、许攸等人,都是从袁绍集团中逃出来的,田丰、沮授既知袁绍之痼疾,为何不“弃暗投明”
择技另栖呢?荀彧、郭嘉等弃绍归操者,其籍贯多是河南,而田丰、沮授等为冀州土着,故前者离开袁绍容易,而后者却是乡土宗族难离。
他们尽忠于袁绍,是想稳定河北,发展势力,但袁绍身为汝南人,对冀州豪强势力的发展颇为忧惧,而其身边的河南士人则乘机从中设阻,打击河北士人。
袁绍后期其集团内部,两股士人势力冲突加剧,袁绍走上了韩馥的老路,在这一斗争中,袁绍明显偏向于河南士人,田丰之惨死,即也与此有关。
史载:“逢纪惮丰亮直,数谗之于绍,绍遂忌丰。”
绍南征,逢纪为留守,又谗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
……绍于是有害丰之意。”
田丰等不愿离弃袁绍,实际上是由其乡土观念决定的,而袁绍猜忌、压制田丰诸人,也是由其地域观念所引发,因此,可以说袁绍集团中地域派别的分化与斗争,才是造成田丰、沮授诸人悲剧的根本原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2月11入v,届时万更加红包乌云波前脚从顺治废后剧组杀青,后脚就喜提了重孙的废后诏书。乾隆那拉氏,朕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留你妃位,望你自省己身,闭宫悔过。乌云波皇上说的是,继后之位,臣妾不配。转头,...
...
是非谁来判定,功过谁予置评?此生不想规矩,只求随心所欲。天机握在手中,看我飞扬跋扈。我是左小多,我不走寻常路。...
新元历2166年,我所在的十七区被评为联邦最差地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逐步飙升的失踪人口。天价悬赏犯层出不穷。人们说,执法者是这个星球上最危险的职业。而我,不幸成为了执法者。...
头戴风影斗笠的罗砂,看着下面的泛着幸福笑容的村民,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带着感慨,给他们讲了一件事。我刚接手砂隐忍村的时候,村内还没发展起来,严重缺少战斗力,缺乏赚钱理念,最重要的是完全没有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