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不光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两个都能上。
“要是幼儿园的话,也不能光孩子,咋也得教孩子们背背诗、数数啥的。
你行吗”
夏菊花想到今年有好几个年轻小媳妇生了孩子,都没到场院里接着编席,心里动了一下。
王彩凤还真被问住了“教数数还行,背诗,诗是啥玩意呀娘”
吧,就知道是这样。
夏菊花无奈的了王彩凤一眼“等哪天乐乐睡的早,你去听听力柱讲课就知道了。”
所以让你们都认点字吧,要不生产队连个幼儿园都办不起来。
正想着办不成幼儿园呢,李长顺进院了。
夏菊花和王彩凤连忙让他快坐,给他倒了水,还特意放了一勺子白糖,夏菊花才问“大队长,又来我们生产队的漏粉房”
李长顺这些天每天都要来一趟平安庄,就为他们的漏粉房建得咋样了,听夏菊花这么问也不恼“那还不得,你们要是建好了,他们几个生产队又有东西可学了。”
夏菊花赶紧声明“烧砖的事儿哪个生产队想烧,哪个生产队去找我三叔,我可没那么大的面子让他一冬天不得消停。”
对于夏菊花如此警惕,李长顺还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知道了知道了,今天来还有点儿事儿想跟你商量一下。”
夏菊花一面让他喝口水,一面等着下文。
李长顺尝出碗里的是糖水,张嘴想说什么没说出口,又喝一口水后才把碗放下说“我前两天去公社,跟张主任提起咱们大队一直没老师的事儿,他说给咱们想想办法。
我觉得力柱这一年教的不错,要不也让他去大队小学得了。”
对刘力柱的教学水平,从平安庄的几个小姑娘身上就能出来,以前连个字都不认识,现在哪个都能认个七八百字。
这还只是晚上听课的结果。
夏菊花没纠正李长顺的错误观念,那就是刘力柱晚上给大人们上课,和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教的东西不一样,大人只注重多认字,孩子们可不光有认字,还有数学呢,有时候还教孩子们唱歌。
其实一年来刘力柱教孩子们的,都是二年级以前的东西,也就别比的小学快那么一点儿。
不过夏菊花很赞成刘力柱去小学,她记得八十年代初有一批民办老师转正的指标,万一刘力柱能赶上的话,能一直留在小学教,对他们家和对平安庄的孩子们都是好事。
再说现在刘力柱教的那个院子,等刘力柱和孩子们白天都去了大队小学,就是现成的幼儿园场地,晚上还不耽误他教大人认字,多好。
“要是力柱去了大队小学,工分还得你们生产队给计,一天还是十个工分,社员们不能有啥意见吧”
李长顺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夏菊花连忙摇头“那能有啥意见,谁家将来还没两个孩子上学。”
李长顺就乐了“没意见就行。
公社还能一个月给两块钱的补贴,好歹能贴补一下他们家。”
“不用公社贴补也行。”
夏菊花很大方的说“现在力柱媳妇天天跟着编东西,他自己一天还有十个工分,今年分红的时候,已经把前几年欠的工分还了有一半了。”
“那你们生产队的欠帐户就只剩下五户了。”
李长顺为啥愿意来平安庄,就为了来了之后,听到的全是好消息,去别的生产队不是找他告状就是向他诉苦的,这样的人平安庄一个也没有。
所以李长顺觉得那四个生产队的人都是闲的,平安庄的人是忙的没心思诉苦告状。
“得等到明年,赵铁蛋家和刘力柱家才算完全不是欠帐户。
还有赵华山家,今年虽然没有他们两家还的工分多,可也还了点儿。”
夏菊花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淡一点儿,免得李长顺觉得平安庄的日子太好过。
就这也足以让李长顺吸一口凉气了,最后自己换了个话题“我记得你们生产队今年是养了九头猪吧,都长得咋样”
夏菊花说的就有点儿嗑巴“当初去农技站抓猪的时候,他们说有一头小猪生下来就比别的猪小,怕是养不活,让我们生产队帮着养养试试。
还有一头是有条后腿不好,他们送我们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