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江南乃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
那里河道众多,又有坚城无数。
倘若父亲去了那里,虽然兵力不足,但依仗地利,足以抗击叛军铁蹄。”
李亨听了心中稍安,不由问道:“还有吗?”
一旁的李倓说道:“父亲,倘若我没记错,您的老师,可是四明狂客贺监(贺知章)?”
李亨:“不错。”
李倓:“贺监乃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苏州、曲阿皆有塾社,江南官场中的不少官员,都出自他的门下。
就连岭南五府经略使符湛,都是贺监的外门弟子。
父亲作为太子,乃是贺监门下的首徒,可以利用这一层关系,拉拢官员,收作己用。”
李亨闻言,不禁连连点头。
李俶听到这里,补充了一句:“父亲,一旦您在江南称帝,又以人情、同窗、大义收服人心,就算陛下在蜀中知晓了此事,又发来了圣旨。
那个时候,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官员在新朝之中都有了实权,彼此的利益都捆绑在了一起,又有何人会顾念旧朝,甘愿放弃现有的一切呢?”
李亨听了,长舒一口气,心中终于不再慌张。
李静忠一直在旁边看着,此时终于开口道:“老奴斗胆也说一句话,上位一事,宜早不宜迟。
眼下叛军正在攻打雍丘和南阳,殿下倘若能够现身江南,再振臂高呼,江南州县必定响应。
如果再能打下几场胜仗,那么民心就会皆归殿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亨用力的点了点头,思虑后说道:“我已经做了决定,今日在石泉休整一日,明日开拔,尽快去往武关,再南下去往南阳。”
李俶建议道:“南阳当下被叛军围困,局势复杂,父亲不如将目的地改为襄阳?那里距离南阳不远,而且城池坚固,兵士充足。”
李亨:“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