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明鉴,不是下官推却,实无兵可分!”
说到此处,刘惇已老泪纵横。
匈奴叛乱这两年来,特别是进驻黎亭这一年,他压力徒增,夜夜辗转难眠。
朝廷又陷入王乱,无暇救援。
他生怕哪一天被敌攻破,为俘或者被杀,亦或自己忍不住投降。
刘琨听完,见他满头丝花白,也是心酸。
不小百余战,肯定是夸张了。
但一郡之痛哭流涕,失态至此!
也确实可见,其状况之艰难。
刘琨长叹一口气,“也罢!
本刺史一路所见,知府君之言不虚,实苦了汝等。”
“待我去了晋阳,整顿城池,与上党南北守望,定能一解上党危机!”
“待那时,本官为汝等请功朝廷!
升官加爵,封妻荫子,绝不会寒了功臣之心。”
刘惇长揖一礼,“谢使君谅解之情!
惇唯刺史马是瞻!”
刘琨继续道,“至于兵马之事,我就于上党停留些时日,募集一些流民为兵。
希望能有所得!”
刘惇道,“募流民为兵,使君不必担忧。
往日上党多富庶,故多聚集各郡县流民前来求食。
有使君出面,带领他们活命,必能得一二!”
他也早想,募集这些流民为他抵御匈奴,但粮草有限,最终也没有敢开这个口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
选上的流民还好,没选上的,要是急了眼,闹粮,后果他承受不住。
若选多了,供应不足,导致军士断粮,后果他也承受不住。
不如直接不选。
而且,他一直都没让流民靠近过城。
募集确实很顺利。
有刘惇的配合,刘琨募兵的消息,很快在周围坞堡中传开。
不到十日,应募的老幼青壮,就达千余口。
又过几日,远些的也得到了消息,应者更多。
刘琨开始择选其中青壮,最终选了千余人留下。
但时日却不顺。
接着就开始大雪。
道路尽断。
刘琨只得停在上党,等到天气好转,道路畅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