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朝廷派来了个叫段颍的来讨贼,此君凉州人,有手段,旬月破贼,之后就被调往西州平羌乱了,后来听说杀了不少人。
段颍是走了,但泰山却未恢复过去的宁静。
四年后公孙举的旧部又举兵了,这次朝廷直接派了个御史来持节督军。
御史一来,就调各路郡兵围剿泰山贼。
他们历城县的县兵也在调发之列。
这次,孙逊见识了客兵是怎么的如狼似虎,不是对泰山贼,而是对泰山脚下的山民棚户们。
为了坚壁清野,也为了筹措粮秣。
客军们将野外所有的流民部落和山棚统统杀光,对各地豪强的坞堡却秋毫无犯,只勒令其坚守,不得放一粟给泰山贼。
孙逊跟了一路,也看着客兵们杀了一路,他自己倒没沾啥血。
他本就没甚武艺,也没甚杀心,袍泽们都嘲讽他为:“孙婆婆”
。
他耸耸肩,叫啥都无所谓。
他只想回去陪着自己的婆姨和娃子。
御史的策略很成功,四处肆虐的泰山贼因为没有补给,很快四散乡野。
威赫一时的泰山贼就这样沉寂下去了。
最后,御史带着战功回了京都,留下了一地焦土。
孙逊弄不明白,为何天子封禅的神圣之所,最后会沦为盗贼的家园。
他年轻时读过书,知道古之王者,受命易姓,封禅告成,必于岱宗。
所谓封,增高也。
禅,广厚也。
又因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
所以历代圣天子必以增泰山之高以报天,禅梁父之址以报地。
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甫。
汉武封泰山,禅梁甫。
皆是这个道理。
但现在这里却成了活不下去的流民山匪猬集之所。
这世道是越来越差了。
后来孙逊就离开了军队,转到了大桑里他们乡做亭长,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闲适的日子消磨了军旅气,但今天码头这一幕,让孙逊明白,原来过去已经永远停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动乱弭平,本要勘合符节的仓吏匆匆走了。
孙逊也看着船上的小子们开始打捞浮尸漂木,把水道清理好,他们就走,这里让他不舒服。
但谁知道出了大麻烦。
先是那个大桑里的白事吹鼓手张旦捞上来个穿袴褶裤的军汉,然后那个狗子家的小二,就在这军汉的胸口一直按。
竟然把那个溺死的军汉给救活了。
这真是他娘的,有点神。
但这下出大问题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