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战已经发展成一场乱战,蒋远暂时还是只有一万人。
蒋远手下总兵力两万,天津留了三千,通州留了三千,剩下的全都在沿途驻扎,负责巡逻,维持交通线。
兵力已经摊的很薄,实在没有余力向北京增兵。
他只能稳守安定门的同时,沿着城墙扩大控制区域。
暂时不敢深入城区,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市,内城住旗人,外城住民人。
所谓内外并没有套圈的关系,而是南北并列的关系,内城近似正方形,外城是长方形,靠在一起形成一个‘凸’字结构,外城城墙24公里,一万人全面控制城墙都做不到。
蒋远只能从安定门往西推进到德胜门,基本控制北城墙。
最大的难度还是城内,内城住的都是旗人,人数非常夸张。
顺治入关的时候有个“定甲八万”
的说法,当时有八万旗人,算上家属得二三十万人。
到了乾隆年间旗丁数目已经到了十六万,翻了一倍。
算上家属,五六十万人,内城还有官员衙署,总共加起来七八十万人。
虽然入关之后,通过强制圈地占房,把内城的百姓都赶走了,但这时候也住不下了。
康熙时候就开始往外疏散,于是旗人在外城开始圈地盖房,形成了火器营、蓝旗营等城外旗人聚居地。
因靠着内城,所以这批人在外城老百姓面前可以显摆‘家住皇城根’,可内城里那些旗人又看不起他们。
乾隆年间继续疏散,比如往东北每年迁移几千人去开荒。
将一些八旗中的杂牌,主要是汉军旗中那些没有最早从龙入关的迁移出旗。
所以这座城市早就饱和了,不管内外城。
之所以选择攻击安定门,就是因为安定门是内城的城墙,这里距离紫禁城最近。
可进了安定门后,内城密密麻麻的建筑,七八十万旗人,这都是危险因素。
所以蒋远迟迟不敢深入城内,沿着安定门大街往南攻击了一段距离,遇到的抵抗不少,都是些零散的散兵游勇,成建制的规模性反击不多,成建制的部队全都集中起来把守要害,反击,别想了,人放出来可能就跑了。
但孤勇者永远存在,没见过世面的北京旗人,天天吹牛,听着吹牛长大的一部分人有时候就真的信了,吆五喝六的拿着鸟枪想搞个偷袭,嗯,硬弓已经拉不动了。
结果很惨,因为他们白天不敢来,晚上悄悄靠近闽军驻防的城门,结果火绳上的亮光暴露了他们,不等他们动手,早就已经瞄准的大炮近距离轰塌了他们躲藏的墙根。
这种事一夜发生好几次,让蒋远觉得进城后必然会巷战。
终于第三批援军到了,这批援军还不具备野战的能力,但能将他驻防天津、通州的兵力抽调出来。
随着开进北京城的军队越来越多,蒋远开始尝试突入城区。
一个营一个炮队,沿着靠近城墙的各条街道扫荡过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