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改制的契机
夜很深了。
张允修的书房内还亮着灯火,他敛眉凝神,俯在桌案上提笔落字:“卫所军自太祖建国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其中事物变迁,沧海桑田,早已不复当初。
初,太祖意本是军民一体,自给自足,既拱卫边塞,亦不耗费朝廷一粒粮米。”
“然,今日之卫所,百姓出逃,一卫所之军十不存一。
田地大多被军官豪强霸占,保家卫国之士竟沦为几人之私财,若是任由如此展,不过百年,大明卫所还有能战之军乎?!”
写到这儿,张允修手臂酸,额头上冒出细密汗珠。
他活动活动手腕,继续往下书写:“臣请废军户,将军户之田分由户中军汉,再择其中精壮者,编入新军,拱卫边塞。”
写完,张允修放下笔,重重长吁口气。
看着自己写下的东西,心中不免紧张起来。
军户制度已有二百接近二百年,不少能人早已看出其中弊端,故九边之中有极大一部分,都是采用的募兵制。
也就是说,大明的军制是卫所军和募兵制共存。
但为何看出卫所制度的弊端,却无人去改革卫所制?
张允修猜想,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来,这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制度,那就是祖制。
谁敢去改祖制,先不说能不能改好。
就是光一条违背祖制,就足够那些言官打上几年的嘴巴官司。
而且这事儿改好了,不一定有功劳。
要是改不好,不光是一条违背祖制的罪责,还要加上一条办事不利。
第二。
穷。
大明之前养不起那么多的军队。
军户顾名思义,战时当兵,闲时当农。
多好的,又能打仗又能种地,还能为国家纳税——军户田地的税,比普通百姓的税还要高许多。
改这些军户,耗钱耗力不说,朝堂里当官儿的也拿不到好处。
于是哪怕是有人瞧见军户之弊,也装聋作哑,粉饰太平,笙歌不绝。
现在不同了。
张允修想到如今情形,咧嘴一笑。
如今朝廷掌握铸币之权,凭借着巨大的贸易顺差,正如鲸吞一般从全世界吸收白银。
有了钱,腰杆子自然就硬气。
这也是张允修有胆气,着手来进行军户改革的原因。
此事若成,那才叫一劳永逸。
越想越激动,张允修头脑亢奋,把奏疏放回桌案,起身走出书房。
此时明月高悬,清辉的月光如薄纱般从穹顶垂落,在院中的竹林和积水上蔓延开来。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
张允修想到今后要干的大事,顿时心潮澎湃。
他挺直胸膛,嗅着嫰竹的清香,披着皎洁月光消失在夜色之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数风流,论成败,百年一梦多慷慨有心要励精图治挽天倾,哪怕身后骂名滚滚来。轻生死,重兴衰,海雨天风独往来。谁不想万里长城永不倒,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古初晴是赶尸一族的后人,随着时代发展,赶尸一族落没,想靠专业混口饭吃都成了问题。好在,她找了一份和赶尸很相近的工作,在屠宰场送猪肉。某天,一鬼提着一袋子冥币来敲开她家门,请她送他回乡。古初睛看着冥...
...
命运是一张大网,你我皆在其中,看破命运之人为其指引方向,而他则不在命运之中,轻拔命运之弦,为未来点燃一束火光,揭开一切虚假。路明语明非,命运让你做出那些所谓的选择,明明都会走向那悲惨的结局可你却不得不接受,那么为何不赌一次。至少这次你还有我这个哥哥,不是吗?补充一点主角并不知道龙族的剧情只有让路明非自己...
方浩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可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这显然是一个奢望。...
末世突然来临,毫无准备的江莉就这么直面自家老父亲的死亡异变,孤立无援的她,正在恐慌当中时,无意中竟然激活了一个跟游戏似的交易平台。这一下食物不愁了,只不过这积分的收集让她有了一种捡垃圾的感觉。还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