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城门倒塌,烟尘滚滚!
“赤眉贼,血金刚!
造访黑河县!”
……
……
咚!
咚!
咚——
牛皮大鼓被捶得颤,传出浑厚有力的声响,随后又是“锵锵”
锣音。
龙王庙前,上千乡民齐聚于此,等着大祭开始。
搭建起来的木制高台上,摆着一张长条香案,三把黄花梨木座椅。
何文炳穿着绸缎袍服,大拇指摩挲玉扳指,慢条斯理道:
“宋兄,你们柴市今年的收成好啊,各种名贵的木材、草药,乃至宝植送进郡城的原阳观,道官大人对你多加赞赏。”
柴市的东家国字脸,皮肤微黑,虎口结着厚实老茧,并未如何文炳一样,有种养尊处优的富家翁气质。
“比不得鱼栏培养人才,二十斤的金虹鳟,价值千两白银,短短两月余,闯出大好的名声!
拜进通文馆,成为教头的徒弟……黑水河的浪里白蛟,真真了不起!”
宋麟目视前方,人头攒簇,轻声道:
“一百株宝植,也抵不上一位有望水火仙衣,甚至步入周天采气的少年俊杰!”
何文炳皮笑肉不笑:
“白七郎虽是渔民出身,却非鱼栏中人,不过他确实与泰儿交情匪浅,引为知己,泰儿最喜结交同年的大材,昨儿还说,要把家里收藏的铁梨木弓赠给白七郎。”
宋麟淡淡一笑,他二儿子宋其英也很欣赏那位白记鱼档的小老板,只是拉拢人心这种事急不来,没必要上赶着送大礼,反而落了下乘。
锦上添花谁都可为,雪中送炭才叫能耐!
“今年的龙王大祭,依旧让文炳兄念祝词祷文。”
宋麟轻声说道,他俩中间相隔一张座椅,那是火窑的东家。
黑河县三大家,柴市与鱼栏保持着明争暗斗,而火窑向来不掺和,与前两者不同,对方是六户当中的匠户,领着郡城衙门的官面身份。
相对而言,要然得多。
“既然宋兄给面子,那么文炳愧受了。”
等着敲锣打鼓的热闹劲头过去,何文炳站起身,一掀衣袍下摆,就要迈向木制高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