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妨联系一下上下文。
前面讲了,卢生侯生诽谤秦始皇后逃跑,使得对方大怒。
到这里,所有的称呼都是“方士”
和“方术士”
。
但是到了下一段,就变成了“诸生”
。
这桩事件记载的最后,又补充了一段公子扶苏劝谏秦始皇的话,对象又从“诸生”
,变成了“诵法孔子”
的人。
1
“史记原文,秦始皇斥责侯生卢生的话中,称呼他们为文学方术士,后面就变成了诵法孔子的生,确实给人一种,就是儒生的感觉。”
长孙无忌凝神思考着。
从前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如今嬴棠专门拎出来提,还真品出了几分不同意味。
他们本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人,若是事事都被别人的思路带着跑,也不能襄助李世民成就大业。
但人就是这样,一但被开发了一个新的点,就总忍不住把注意力放在上面。
就好似面语里面常出现的“之”
,平时习惯了不觉有什么,但假设某年某月某日旁人特地点出这个字,说这个字用的不一般,你也会忍不住跟着研究这个“之”
字妙用的。
“汉时生也可指术士,就比如那个著名的安期生。
史记中将术士称为诸生,本是没问题的。
可能会造成人理解偏差的,是文学方术士和后面的“诸生皆诵法孔子”
。
但仔细观阅便能发现,文学方术士指向其实也很明显,因为后面缀了求奇药,”
李世民接过长孙无忌的话,“那就只剩诸生皆法孔子了,这一句,可以说把前面的诸生都模糊了。”
没这句,前面的“诸生”
就是妥妥的方术士,多了这句就不一样了。
“坑杀事件的起因,是卢生侯生欺骗了秦始皇,说他们能获得灵药,可当他们无法成事时,不想到自己的过失,反将予他们厚禄的秦始皇辱骂一通,才使得秦始皇暴怒,”
魏征虽不是很赞赏嬴政作风,但就这件事而言,明显该受到唾弃的是方士,往大了说,他们是欺瞒兼毁谤君主之罪,往小了说,他们是行骗未遂自己恼羞成怒,倒过来指责受害者,不管是作为君主还是作为苦主,秦始皇要杀他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此二者,是实锤的方士,所以秦始皇的打击对象,也应当是他们,但后面却扯到了诸生头上,使这里的生是指儒生,那这件事和儒生有什么关系怎么好端端地又提到他们若这里的诸生是指方士,那缘何后面又传成了坑儒呢”
“还是扶苏那句话。
没这句话,恐怕还不会造成这样的理解偏差,”
房玄龄道,“始皇要杀人,扶苏劝谏,这前后逻辑是能对上的。
但前面是术求奇药的方术士,后面是诵法孔子之生,又显得很矛盾,就给人一种”
“掐头去尾的感觉”
尉迟敬德是武将,对这些咬文嚼字的东西就没文臣那么敏感了,故只说了他最直观的感受。
“这”
一群人你我我你。
好像有点不对,好像又没什么毛病。
“不好说,”
最后还是李世民站出来,“毕竟司马迁也是汉时的人了,离现在太远,千年的时间,史料或有遗失,也是有可能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