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我现在身体好很多了,前几天我还跟着爹和舅舅去千雾山摘栗子。
我可以自己走去镇上的。”
李延宁赶紧保证不拖后腿。
“是啊,哥,宁子一起去,顺道带他去吴大夫那再把把脉。”
李青鹤解释道,带他去把脉才是他们夫妻同意带他去镇上的根本原因。
虽然儿子现在看着健康,半年前到底伤了身,两人一直不放心。
五人便一起出了。
路上遇到了不少其他赶集的村民,大多数人都背着东西去卖。
苗婶,家住李家老宅隔壁,这时候看到李家兄弟,便过来打招呼:“青松青鹤赶集去啊。”
“是啊苗婶,你也去镇上啊?”
李青松回应。
“对呀,攒了一篮子鸡蛋,吃不完拿去卖。”
说着还靠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前天晚上我好像看到青榆回来了,天有些黑,瞧不真切没敢认,但是昨天一天都没看到你们老宅开门。”
李青松和李青鹤对视一眼,李青鹤道:“我和大哥最近忙得很,还没回过老宅,等忙完再回去看看爹和姨娘有没有需要帮忙。”
苗婶见打听不到八卦便没兴趣了:“那是,大庆也不容易,是该回去看看。”
李延宁一听苗婶的话语,便想到李青榆应该是没考上童生。
李青榆已经岁了,连考了两次都没有考过。
看来科举之路确实很难,李延宁内心也沉重了几分,是对自己未来的茫然无措。
张氏和李大庆分家时一副李青榆立马就是童生的架势,不少村民们还记忆犹新。
为了李青榆的赶考费不惜放弃孙子,现在没考上,家也分了,不少和张氏不对付的妇人都在等着看笑话。
李青鹤怎会不知,既已分家,老宅的事他便不想再掺和。
四人为了照顾李延宁,走走停停,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镇上。
一进景和镇,李延宁好奇地到处张望。
原来古代的镇子长这样啊!
李延宁看着两边古朴的建筑,土路夯筑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有些感慨,这跟现代的一些仿古街道没有太大差别,就是看着更旧了一些。
最大的差别是路,古代大多是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泞,很不好走。
他们一进城门,两边都是摆摊,卖什么的都有,最多的就是农副产品,大多都是附近的村民来赶集。
和他们一样带着山货和蔬菜在叫卖的人不少,可看样子生意不太好。
这个季节,山上最多的就是这些山货,愿意去捡都能捡到,随处可见的东西都不太值钱。
明明见这情况,沉吟片刻道:“要不你们跟我去许家食肆碰碰运气?这些食肆的蔬菜通常是由掌柜或者厨师、伙计家种菜的亲戚提供,来源比较固定。
但有时候食肆生意突然好一些,采办就得去集市买,我遇到过两次许家食肆的采办着急忙慌地出来买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