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你这些可使得。”
贾赦匣子里揣的是几根簪子,这些都是府里卓大师精雕,因着样式不适合老太太,这才收着不用。
老太太戴起老花眼镜,拈出来细,又从私房里添了一对镯子,这才道“这些尽够了。”
她说罢,让人将礼单念了一回,吩咐身边的秋英和方大去回贾母,让人往沈府跑一趟,才将此事搁开。
府里大小事,老太太不过做个总揽。
眼下节气正脱了大毛小毛衣裳,倒也适合去园子散散。
贾赦想着今日无事,又难得闲暇,便拉着老太太走动走动。
老爷子还有几个好友,经常往外跑。
老太太能去哪儿,不过是去了各家内宅,大同小异也没个正经的散心处。
正好近日修缮园子,倒比先前还要瑰丽些,又是春花烂漫,祖孙两人闲散再合适不过。
贾老太太怜他孝心,当不能回绝,坐了轻竿一摇一晃同大孙子闲话家常,倒是分外暖心。
闲暇日子不过几日,匆匆一晃便已将假期用完。
贾琽还不错,考了庶吉士,往那翰林院教习馆去了。
贾赦却是要去吏部走一道文。
二三月正是回京述职时,一大早,那吏部衙门外头就坐满了外地官员。
他上前扫了几眼,并无相识之人,便也不再多,往那门子上走。
将帖子交给门子,静等回音。
小吏了帖子,很是客气的领着贾赦往文选司走。
这时候的吏部有句话非常有趣。
那就是六部之首为吏部,而吏部之首则在文选司,可见文选司权柄多大。
贾赦跟在后头,静静观察四周。
有欢天喜地的,亦有那如丧考批的。
或许这吏部待久了,官海沉浮皆可尽。
好在他现在是翰林院,无需旁人脸色。
一路从衙门入了朝房,贾赦不仅见到了侍郎,还见到了姜简和徐亓。
他先对着侍郎行礼,这才道“下官来迟,铨曹莫怪。”
那侍郎不是旁人,就是当日被弹劾的杨清河之兄杨清涛。
他接过帖子亦笑回道“原来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快不必多礼。”
他说罢,又对姜徐二人道“今科的举子可比去年要好些,此等壮年,社稷之福。”
三人齐齐谦虚,方才又互相恭维了一番,这才办好文,领了官袍往外走。
那姜简出了吏部,迫不及待道“贾兄,我听说去岁那杨家还遭人弹劾了一遭,可知前后因果。”
倒不出来是个八卦的,贾赦琢磨姜简此人,却道“姜兄略长我几岁,唤我名字便可。”
至于杨家的事儿,他闭口不谈。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隐秘。
杨清河押解回京撸了一身官袍,罚了俸禄白身回家。
回头又将那御史和钱家不知几房的官员升了一级,此事便已揭过。
众人见皇上如此态度,也都知机,便暂时鸣金收兵作罢了。
姜简见他不说,倒也不好再问,只点头打趣道“往后同部为官,唤一声贾大人尚还不错。”
“那可不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