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杨泰平对他刮目相看。
没想到这家伙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对这只瓷器做出判断,确实挺牛的。
不过转念一想,李天明毕竟曾是唐康时的学生,懂点古董的基础知识也不是啥稀奇事儿。
这时候,于修突然来了灵感,问:“李专家,照您这么说,这瓷器工艺糙,是不是意味着这墓主地位不高呀?”
杨泰平听闻此言,瞪了于修一眼。
这类问题可不是一个鉴定专家随随便便就能给出结论的。
判断古墓主人的时代背景和身份地位那是考古学家干的事儿。
而对于鉴定专家而言,他们的任务只是鉴定陪葬品的历史年代、材质、珍稀程度,以及是否有资格进博物馆展览。
当然,有的牛人既通晓文物鉴定,又有深厚的考古学功底,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到李天明,年纪轻轻的,即便对这些古董略知一二,那也是皮毛罢了。
让他再去判断墓主人的身份,未免太过苛求。
不过,李天明是陈教授请来的,杨泰平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尴尬,正准备开口缓和一下气氛,却听见李天明说话了。
“这只瓷器嘛,肯定没款识。”
说着,李天明拿起瓷器让大家瞧,果真底部空空如也。
宋云巧感到惊讶不已,之前她在做记录时竟没注意到这一点。
李天明是怎么一下子现的呢?不对劲儿,刚才他根本就没把瓷器拿起来看过,难道他是凭空猜测的?
李天明放下瓷器,绕着桌子一件一件审视陪葬品,然后慢条斯理地说:“这张桌子上的陪葬品种类和数量虽多,但大多是些普通物件,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
所以说,这属于薄葬无疑。”
“但薄葬不代表墓主人贫穷,恰恰相反,他很可能是个富商,而且是有钱到富甲一方的那种。”
于修冷笑一声:“你不会是在胡乱猜测吧。”
宋云巧也觉得李天明的逻辑有问题:既然人家是富商,干嘛还要选择薄葬呢?看来这李天明思考问题不够严谨。
李天明没搭理于修,继续说下去:“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只有汉、唐、宋、元、清朝的富豪实行厚葬,秦以前的陪葬品与桌上的明显不同,所以只剩下明朝是实行薄葬的。”
杨泰平挑了挑眉:“你是说,这是座明朝的墓穴?”
实事求是地说,杨泰平忙于抢救性掘工作,还没来得及细究墓穴的年代问题。
不过根据他的经验判断,这座古墓的确很有可能是明代的。
“准确来说,应该是明代初期,洪武年间的商人墓穴。”
宋云巧惊得一跳,没想到李天明连具体朝代时期都能推断出来。
然而于修却不买账,质疑道:“我就纳闷了,你怎么知道这是商人墓,还说是洪武时期的?”
李天明淡然回应:“这是因为那只瓷器,这瓷罐胎体呈青白色,属于青花瓷的造型特征。”
他又指了指瓷器表面:“这青花纹饰颜色偏黑且暗淡,图案相对简洁,趋向清淡、素雅,这是从元代繁复装饰风格演变而来的,正是明代洪武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至于为什么说是商人墓,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这只瓷罐没有款识,工艺也比较粗糙,显然是民窑制品,说明墓主人家境富裕,却又不属于官场人士。”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数风流,论成败,百年一梦多慷慨有心要励精图治挽天倾,哪怕身后骂名滚滚来。轻生死,重兴衰,海雨天风独往来。谁不想万里长城永不倒,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古初晴是赶尸一族的后人,随着时代发展,赶尸一族落没,想靠专业混口饭吃都成了问题。好在,她找了一份和赶尸很相近的工作,在屠宰场送猪肉。某天,一鬼提着一袋子冥币来敲开她家门,请她送他回乡。古初睛看着冥...
...
命运是一张大网,你我皆在其中,看破命运之人为其指引方向,而他则不在命运之中,轻拔命运之弦,为未来点燃一束火光,揭开一切虚假。路明语明非,命运让你做出那些所谓的选择,明明都会走向那悲惨的结局可你却不得不接受,那么为何不赌一次。至少这次你还有我这个哥哥,不是吗?补充一点主角并不知道龙族的剧情只有让路明非自己...
方浩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可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这显然是一个奢望。...
末世突然来临,毫无准备的江莉就这么直面自家老父亲的死亡异变,孤立无援的她,正在恐慌当中时,无意中竟然激活了一个跟游戏似的交易平台。这一下食物不愁了,只不过这积分的收集让她有了一种捡垃圾的感觉。还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