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子良也是兴奋的点头,“我估计影片上映后,我这个尿频大哥的形象,一下子会名震全港,哈哈~”
他们两主角一个入行六年,一个入行十年,电影怎么样心里有数啊。
赵东淮也是大笑,“你要被定型为尿·频哥,那只能说你演技还有待提升,好了,收工!
晚上见!”
普通剧组人员现在起收工了,他身为导演还忙着呢。
晚上随意吃了顿杀青宴,就带着一卷卷胶片到了清水湾片场,清水湾这里身为邵氏兄弟最大的片场,最巅峰时期两三千人一起在这里开工。
十几个摄影棚就没有空闲的,比嘉禾庞大多了,坐落在斧山道的嘉禾片场才ABCD四个拍片区。
同样的,在邵氏这里后期制作冲洗、剪辑、录音等等,都有专业办公区,交给冲印机构先冲印,他留下四个保镖就闪人了。
………………
几天后。
赵导重回清水湾片场,开搞的就是剪辑了。
电影剪辑也是重中之重,几乎要一帧一帧的来,一点点配音、调色、修片等等,具体过程就是把冲印出的拷贝挂在剪辑台上,一边转动转轴,一遍拿着剪刀,咔嚓咔嚓,精细细致的很。
放在21世纪内地,大部分导演拍出来的样片,和剪辑后的成果对比,都在十比一左右。
例如拍一千个镜头,最终选一百个,剪辑在一起形成90多分钟电影,九成拍摄素材都是要舍弃的。
如何取舍,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对导演和剪辑师的折磨也不小,你得把所有素材从头到尾一遍,捋一遍心中有数,才知道剪切舍弃哪些镜头,保留哪些镜头。
遇到选择困难症的估计剪辑都能被折磨惨,而剪辑不好……好片也能成为大烂片!
剪辑一项被称为三度创作。
很多剪辑师也是和美术指导一样,影片还在筹备中,就要开工了,对整个故事脉络的了解,要直追导演。
但如江文之类名导,样片和成片之间,镜头比例五十比一都不罕见。
这年代也有个神奇的导演墨镜老王,懂得都懂。
典型代表就是好莱坞的天国王朝了,一个导演剪辑版一个剧场版,差距大的没法说。
剪辑师,赵东淮找的是麦子善,这位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不过他合作最多的是徐珂,倩女幽魂二三部、清霞版东方不败、李莲杰版黄飞鸿二三四五,双龙会、风云等等。
名作一大堆。
八十年代中期就和老徐挂在一起,成了徐导的一个招牌手下了。
赵东淮这里,拍出来的样片和最终想要剪辑出来的成品对比,镜头比例也就是二比一,可能还不到。
也别觉得这种比例的电影太罕见,在八十年代的港岛电影中,如肥仔景一周多拍完一部、两三周拍完一部那些,为了追求速度明知道一些镜头穿帮也置之不理。
你觉得那些快枪手能追求大部分正常导演的十比一剪片比例么?快枪手们创造的片子,一点几比一也算常态。
工作室内,麦子善又重新观一遍所有成片,再对照下之前过几次的分镜头剧本,感慨的摇头,“赵导,要是剪辑都像你这里这么简单,那我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一点几比一的样对成镜头数量,还有完善分镜头剧本。
这个活,难度太轻了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